謝光萍
韓國政府宣稱到2013年,每家都會有一臺機器人;而日本機器人協會預測到2025年,個人機器人產業全球年產值將超過500億美元。就像上個世紀70年代的計算機工業,機器人將掀起另一波產業革命……
機器人走出科幻電影
隨著燈光暗下,美國底特津音樂廳里的觀眾靜下心來,期待一場精采的交響樂表演。
魚貫走出舞臺的樂手各就各位,而領頭、唯一沒穿黑色西裝的指揮是本田汽車(Honda)研發的機器人艾西莫(Asimo),只見它點頭、擺手,就像它率領底特津交響樂團(DetrOit SymphonyOrcheestra)演出的曲目《不可能的夢想》(Impossible Dream)一樣,艾西莫成就了一個人類幻想已久的美夢。艾西莫不僅能指揮演奏交響樂,還能當服務生端盤子,甚至還會踢足球,令人刮目相看。
機器人的的確確已經走出科幻電影,變成現實生活的一部分。以汽車制造業來說,大約每10個工人就會有一個是機器人。臺灣經濟命脈之一的晶圓廠,每個廠至少有400到500個機器人。其它領域像戰爭機器人、娛樂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管家機器人等,對消費者來說更不陌生。
機器人智慧2050年趕上人類
引領個人計算機革命的微軟創辦人比爾· 蓋茲就預言,機器人就像20世紀70年代的計算機工業一樣,將掀起另外一波產業革命,而機器人產業也和計算機產業面臨類似的問題,如缺乏共同標準、欠缺一致平臺、要從零開始。
根據《科學美國人雜志》(ScientificAmerican Reports)的報道,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機器人研究所教授漢斯,摩拉維克(HansMoravec)預測,最晚到2010年,機器人將至少具備像老鼠一般的適應力,2020年則具有猴子般的想象力,而2050年以前,機器人的“腦袋”可以每秒執行100兆個指令,與人類匹敵。
產值將破500億美元
原來只是小說家的奇幻異想,現在卻變得再真實不過。1950年科幻大師艾西莫夫(lsaac Asimov)提出“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規則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被傷害卻袖手旁觀;規則二,除非違背規則一,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規則三,在不違背前兩條規則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艾西莫夫對人與機器人共處的預測與辯證到今天,不但歷久彌新,也許還更重要,因為機器人和我們生活越來越密切。
據國際機器人聯盟(0nternationalFederation of Robotics)統計,2004年有200萬個機器人被使用,今年將新增700萬個。各國政府也都積極發展機器人工業,韓國政府宣稱到2013年,每個家庭都會有一臺機器人。而日本機器人協會預測到2025年,個人機器人產業每年全球的產值將超過500億美元,相對現在的50億元來說,商機無限大。
(摘自臺灣《數位時代》)
(責任編輯胡文婕)
日本推出會親吻的機器人李思嫻
想跟機器人玩親親嗎?今年的東京玩具大展,發表最新的人性化機器人,包括一款會親吻的機器人EMA,機器人再度撈過界做人做的事。
日前日本玩具大廠Sega展示有著女性身型的人性化機器人,“她”的芳名叫做E.M.A,是一位將永恒存在的女孩,她可以唱歌、跳舞與接吻,由5個開關控制著她,擁有精巧可愛的身高38厘米,身材凹突有致,除了在東京玩具大展與世人見面,9月時民眾可以購買擁有E.M.A。
(摘自《聯合報》)
海外星云 2008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