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農矮抗58
百農矮抗58是由河南科技學院小麥育種中心育成,2003年開始與滑豐種業聯合開發經營的小麥新品種。2005年通過國家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匍匐,冬季葉色淡綠,分蘗多,抗凍性強,春季生長穩健,蘗多稈壯,葉色濃綠。株高70厘米左右,高抗倒伏,飽滿度好。產量三要素協調,667平方米成穗45萬左右,穗粒數38~40粒,千粒重42~45克。高抗白粉病、條銹病、葉枯病,中抗紋枯病,根系活力強,成熟落黃好。一般667平方米產量為500~550千克,最高可達700千克。
栽培要點該品種適于早播,最佳播期黃河以北為10月5日~15日,黃河以南為10月10日~20日,適宜播量為667平方米7~9千克。
適宜地區該品種廣泛適應于河北邢臺、山東濟南以南、湖北襄樊、安徽懷遠以北以及河南、江蘇等區域種植。
鄭麥366
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強筋小麥品種,全生育期230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苗期長勢旺,抗寒性較好,幼苗起身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遇“倒春寒”不育小穗增多;株型緊湊,株高70厘米左右,葉片寬短上舉,抗倒性好;穗層整齊,落黃一般,后期有早衰現象;長方形穗,大穗中粒,籽粒角質;成產“三要素”為:667平方米成穗40萬個左右,穗粒數38粒左右,千粒重36克左右。
抗性鑒定2003~2005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兩年成株期綜合抗性鑒定和接種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葉銹、葉枯病,中感紋枯、白粉病。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參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Ⅰ組區試,8點匯總,7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667平方米產量為608.9千克,比對照豫麥49增產3.63%,達顯著水平,居13個參試品種第三位;2004~2005年繼續參試,9點匯總,5點增產,4點減產,平均667平方米產量為473.1千克,比對照豫麥49增產1.5%,不顯著,居14個參試品種第六位。
適宜地區河南省中北部中早茬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以10月10~25_日為宜;667平方米播種量6~8千克,基本苗以12萬~15萬為宜,晚播可適當增加播量;基肥應本著重施氮肥、搭配鉀肥、適當減少磷肥的原則。一般667平方米施農家肥3~4方、尿素12~15千克、磷酸二銨20~25千克、氯化鉀6~10千克。追肥應本著“前氮后移”的原則,不施返青肥,拔節到孕穗階段667平方米施尿素5~10千克,在灌漿初期葉面噴施速效氮肥有利于品質的提高;抽穗灌漿期結合“一噴三防”,注意防治穗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