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適當飼喂方式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方式:抓兩頭顧中間。這種方式適應于體況較差的經產母豬。即在配種前20天和配種后10天加喂精料。體況恢復后以青飼料為主,按飼養標準喂養,直到妊娠80天后,再加喂精料,但后期的營養水平應高于前期。②前粗后精。這種方式適合于配種前體況良好的經產母豬。即在妊娠前期多喂給青粗飼料,后期再喂精料。步步登高。這種方式適合于初產母豬和哺乳期間配種的母豬。即在妊娠初期以青粗飼料為主,逐漸增加精料比例。相應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但應注意在母豬產前1周,減少日糧10%~20%。
2、供給母仔充足營養妊娠母豬從日糧中獲得的營養物質,首先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然后再供給本身的需要,并為哺乳貯備部分營養物質。因此,滿足營養物質的供應是保證母豬和胎兒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故生產中除供給母豬足夠的能量和蛋白質飼料外,還應保證滿足其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
3、妊娠前后期的飼養母豬妊娠后的20天左右,胚胎很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飼養管理上要給予特殊照顧,并給予優質的全價飼料。在妊娠的最后1個月,一方面胎兒的體重急劇增加,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面由于子宮體積的增加,消化器官受到擠壓,易造成豬的采食量不足。因此,應喂給營養豐富的日糧,尤其是蛋白質飼料。
4、切實加強管理管理妊娠母豬的重點是做好保胎工作。在日常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妊娠母豬最好單圈飼養,圈面要平坦,干燥清潔,保持冬暖夏涼。積肥坑要淺,坡度不宜太大。②在母豬妊娠后的第1個月內,應吃好、睡好、少運動,以便恢復體力和膘情。但在妊娠期應適當多運動,在后期應減少運動量,讓母豬自由活動,臨產前1周應停止活動。③雨、雪天或過于寒冷的天氣應停止運動,以防滑倒或因受凍引起子宮劇烈收縮造成流產。④嚴禁鞭打,跨溝越門要慢,防止擁擠和快速驅趕、急轉彎等。⑤如有流產預兆,應及時注射黃體酮。(呂紀增)
冬季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冬季氣溫低,舍內潮濕擁擠,豬的抵抗力低下,呼吸道病和腹瀉性疾病發病率高,仔豬成活率下降,生長速度緩慢,使冬季養豬出現許多問題,因此要求在飼養管理上下大工夫。
一要注意對仔豬進行有效的保暖冬季氣溫低,再加上賊風侵襲,會誘發仔豬出現腹瀉、感冒和肺炎等疾病。剛出生的仔豬對環境的適應力較低,自身對疾病的免疫力差,母豬產后幾天內產乳量也較少,可以用暖氣加溫到20℃左右,注意用煙囪把有害氣體導出豬舍外。保育豬舍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對斷奶第1周的仔豬或者是剛購回的小仔豬更是如此。注意對仔豬進行排糞尿的定位調教,避免全圈又濕又臟。
二是注意通風換氣冬季豬舍都比較密閉,室內氨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密度增加,如未能及時排出舍外,這些有害氣體會刺激動物誘發呼吸道病。因此,養殖戶要注意天氣變化,努力解決好換氣與冷風刺激的矛盾。
三要注意科學分群和轉圈母豬臨產前一周應轉入產房,沒有專用產房也應在產前換一個豬欄,減少疾病的交叉感染。仔豬斷奶后不要混群,盡量保持原來的群體,仔豬舍盡量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不要大小混合飼養。新購回的仔豬一定要隔離觀察,同時采用必要的藥物保健和疫苗預防,應按大小、公母分群,體重不要相差太大,嚴格避免新購的仔豬與原有的豬混群。
四要增加營養。禁喂霉變飼料冬季氣溫低,豬的體熱消耗比較多,容易使母豬產奶量下降,仔豬消瘦,肥育豬生長速度減慢。因此,冬季應按飼料廠的要求使用配方,并且適當在哺乳母豬飼料和仔豬飼料當中加一些食用油,比如添加4%的大豆油,可以明顯提高母豬的產奶量和乳脂率,提高仔豬成活率和斷奶體重。對任何豬都禁止使用霉敗變質飼料。
五要注意消毒和疫苗預防細菌和病毒在低溫狀態下存活時間長,容易通過人、動物和用具傳人豬舍引發傳染病。野毒進入豬場的通道主要包括大門口、出糞場、裝豬臺等,每一個通道都要認真進行消毒,不讓無關的人員隨便進入豬舍,每三到五天對豬舍(可以帶豬)消毒一次。按防疫程序進行疫苗注射,必要的時候加強免疫一次。在母豬臨產前后、仔豬斷奶前后、保育豬轉群前后、剛購 入小豬時以及天氣變化時都要在飼料中加入一些藥物進行藥物預防。
(450008河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宋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