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便干結(又稱腸便秘、腸阻基·中醫稱之結癥),多是由于飼養管理不當或其他疾病繼發引起的,以拒食、口渴、糞便干硬、排糞困難為主要特征的內科疾病。各種年齡的豬都可發生,尤其是剛斷奶的仔豬,一般養殖戶因缺乏科學飼養管理而引起大豬及懷孕母豬時常發生此病。
病因豬采食大量花生殼、豆秸、紅薯秧等干硬、含雜物較多、不易消化的粗飼料;飼喂精飼料過多,飲水不足,缺乏運動或突然換料,改變飼喂方式,氣候突變,發生強應激;豬瘟、豬丹毒、寄生蟲病、慢性胃腸疾病等均能繼發此癥。
癥狀病豬表現食欲減退或廢絕,少飲水,結膜潮紅,腸音減弱或消失。腹部觸診,有時敏感,皮薄的病豬往往能摸到腹腔內存在一條屈曲的圓柱狀腸管。呼吸稍快,起臥不安。初期排少量干糞,上面多覆蓋或鑲嵌著稠厚的灰白色黏液。后期停止排糞,常做排糞姿勢。直腸黏膜水腫,肛門突出,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合理配合飼料,多喂多汁飼料。供給清潔飲水,飼喂定時定量,適當增加運動。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消毒,防治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合理使用藥品,防止藥物中毒。經常查看豬群,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減少繼發性腸便秘。
治療
(1)飼料引起的腸便秘,應立即停止飼料飼喂,初期給少量青綠多汁飼料,提供大量清溫水。
(2)對癥治療:可用45℃左右的肥皂水大量深部灌腸,使干燥球糞軟化。注意捏緊肛門,不讓肥皂水立即流出。口服瀉藥(中豬植物油用量50~100毫升或大黃末50~100克)。腹痛嚴重者,可肌注安乃近3~10毫升。皮下注射鹽酸阿托品2~4毫升。體弱重病患畜需要強心補液,糾正脫水失鹽,調整酸堿平衡,緩解豬體中毒,維持心臟功能。
(3)偏方:集市上購1千克鮮魚,油炸。連同:少量的油,加水燉熟1000毫升喂豬,每天1次。
(4)防止繼發感染,肌注抗生素藥物,癥狀緩解后可注射復合維生素B針劑。
(5)中藥:芒硝、甘草、大黃各16克。研成細末用蜂蜜50克或雞蛋清3個與藥調和,分2次喂服。
(463612河南省正陽縣種豬場 孫乾祥)
豬呼吸道疾病的藥物防控
呼吸道疾病是影響養豬生產的主要疾病。豬場復雜的呼吸道病主要是病毒、細菌、支原體。以及飼養管理不良引起的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抗生素雖然對病毒無效,但可控制或治療細菌和支原體的危害,從而防止或減少豬只發生繼發感染。因此,應堅持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除了改善飼養管理條件、抓好小氣候環境控制、加強免疫接種、衛生消毒等,還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預防,是豬場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中一項重要而且有效的技術措施。
1、預防性用藥在呼吸道疾病多發季節應提前用藥進行預防,這比連續用藥便宜,而且能使抗生素發揮最大的作用。當豬群大規模發病時。治療效果一般不理想。應在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豬呼吸疾病綜合征發病高峰期前,即斷奶前1周至斷奶后4周、13~15周齡前和18~20周齡前加藥預防,當疫病發生時應及早采取投藥措施對病豬進行治療,以減少細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目前敏感藥物有強力霉素、支原凈等產品。豬場可根據本場情況采用聯合用藥的辦法,制定本場的預防保健用藥計劃。哺乳母豬可在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豬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噸飼料中添加支原凈100ppm/噸+金霉素300ppm/噸,減少母豬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并切斷疾病從母豬到仔豬的水平傳播,堅持防重于治,確保母子健康。21日齡注射長效土霉素針劑預防乳豬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斷奶仔豬斷奶前1周至斷奶后4周的仔豬料中添加抗菌素,添加支原凈100ppm+金霉素300ppm/噸,也可用克林霉素+壯觀霉素+免疫增強劑1~2千克/噸,切斷仔豬間疾病的水平傳播,對預防各類細菌性疾病和支原體有明顯效果。以上藥品可輪流使用,每種藥物可使用2~3個月。后備豬在飼料中加藥,凈化體內病原體。100ppm泰妙菌素和300ppm金霉素(100毫克強力霉素)/千克飼料,每月用藥1周,喂至配種。
2、發病豬場的藥物控制哺乳母豬可在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豬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噸飼料中添加支原凈150ppm/噸+金霉素450ppm/噸。連喂3~5天。
(451200河南省南陽市黃牛科技中心樊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