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最時尚的佛教書籍
買下《正見:佛陀的證悟》原以為是我很私人的一個選擇。喝茶、用古典家具、偶爾用毛筆在宣紙上寫寫字、研究佛學——這四件事好像只屬于我的私人生活,而跟我的工作頗有些格格不入,至少看上去比ibook筆記本、Absoult的新年酒瓶、Anna Sui的香粉盒離我們雜志遠多了(盡管我也是這三件東西的擁有者)。
看完這本書,我想我的這四件私生活,其實也跟時尚很拉得上關系。
《正見》的作者,宗薩蔣揚欽仁波切(下文我們就親切地稱他為“仁波切”),本身就不是一個被時尚遺忘的和尚。他兼上師和導演于一身,曾擔任貝托魯奇電影《小活佛》的顧問,并編寫和執導過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與魔法師》,被公認為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他以電影作為傳教工具,比喻為“當代唐卡”,以其虛擬實境,巧妙地比喻我們身處的幻相世界。仁波切談到寫本書的緣起,也是時尚得有趣:他和一位住在北京的友人陳冠中先生(香港最具創意雜志《號外》的創始人)聊天,談起佛教在中國年輕人那里,是“古老、過時、非民主”的宗教,他覺得應該寫一本書,來消除這一誤解。
于是,第一次,我看到了充滿了洗碗機、賽馬、布什、悍馬、液晶電視、超級豪宅、饒舌歌手EmInem……這些現代乃至時尚名詞的傳教書,感覺自己人是現代的,心是幽古的。
當然,僅僅有些現代名詞,甚至僅僅是文筆好(仁波切的文筆不輸于陳丹青,非常流暢優美),并不是一本傳教書好的理由,我非常欣賞他的傳教方式,既不是經書的“現代翻譯”,也不像寺廟周邊攤擋賣的給家庭婦女看的書那樣充滿了聳人聽聞的因果報應。他把作為佛教徒的四個條件分四個部分闡釋——這正是佛教的要義所在。非常淺出,相信對佛教毫無了解的人都能迅速得到要領,又極深入,沒有厚實的修行,無法闡釋得如此通透。
前幾天,幾個主編坐在一起吃飯,大家都不約而同開始談論起《正見》,有位仁兄的牙醫已經購買了100本分送朋友。主編們都在動用手頭的資源搜查仁波切,能拿到他的個人專訪,估計是2008年比較牛的傳媒事件之一吧。
嵐嵐:打開巴黎女人衣櫥的意外發現
在網上買回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為好奇。
《打開巴黎女人的衣櫥》。
很想知道巴黎女人的必備單品是什么,她們有什么打扮的秘密,她們的衣櫥里都放了些什么……
作者是住在巴黎的臺灣女人,身高160CM都不到,渾身肉肉的,像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一樣,買衣服的時候,總會被介紹一些穿起來顯瘦的衣服,經常被護膚品導購小姐拉到一邊去鄭重其事地指導祛斑、美白、去皺……
收錄書里的街頭巴黎女人,也有好多是大屁股、水桶腰、大象腿,可是她們看上去還是很好看。作者在街上問巴黎女人:“你的衣櫥里有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十歲生日時爸爸送的玩具熊”、“送洗時染上顏色卻舍不得丟掉的白襯衣”巴黎的時尚雜志里絕少有介紹時尚名流的穿衣欄目,大家也不關心時裝的品牌和它的價錢,為了一個LOGO刷爆信用卡是沒有底氣的,對于巴黎女人來說,時尚品位無處不在,無論是一頂媽媽的草帽還是一件外婆的大衣。
問巴黎男人:“打開她的衣櫥你會看到什么?”他們幾乎是想都不想,面無表情地說“那還用說,當然是她的情夫略”。
自信的女人才會被如此驕寵,被驕寵的女人才會有魅力。我的好朋友、時裝編輯馬曦說,她在法國參加酒會派對都是隨便從家里拎條毯子,披在身上便能有型有格地出去,為何在國內只有街上的瘋子才這樣做?
因此回想起不久前和波爾多五大名莊之一的拉國莊總裁吃飯時,莊主的女兒就坐在我身邊,她老爸是法國巴黎春天百貨集團的老大,和LVMH集團瓜分了世界所有最頂級的奢侈品牌,別人都穿著晚禮服參加她家的頂級酒宴,她卻仍然一身YSL的休閑套裝出席。當時不明白她為何沒有珠光寶氣地出場,現在終于知道了,自信才是最大的鉆石。
兩天前,北京最大的葡萄酒窖老板邀請我為他畫一幅高達兩米的油畫作為鎮店之作,考慮到北京所有的社會名流都會圍坐在那幅畫前,不是科班出身的我有些猶豫,昨天看完這本書之后再碰到他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我想,所有的巴黎女人都會這樣做。
江南:聽,雪落下的聲音
早晨醒來,看到手機上顯示著條未讀短信,是孫老師發來的:“你有過嗎?凌晨下班,踏雪歸家。雪地在路燈下微現金色。”啊。益陽又下雪了!應該是大片的雪花吧,下了很久,有及膝深了吧?在燈光照射下反射出的金色雪地,純潔且溫暖,多美的意境!
開始很想很想看到這場雪……起身,披件外衣,佇立窗前,望向微亮的夜空。雖然身在廣州,好些年不曾看到皚皚白雪,但對雪的記憶卻很深刻。心好久沒有這樣平靜過,靜到仿佛能聽到千里之外雪落下的聲音,那瑩潔的六角形花朵永遠都是那么純潔,洋洋灑灑地飄落,先是紛雜的沙沙聲,慢慢地變得有節奏,心也跟著一塵不染地干凈起來,連情緒也變得透明。
大雪紛飛的日子,不用撐傘,也不用穿雪衣,歡笑著沖出門,舉起雙手迎接飄落的雪花,聽著腳下咯吱咯吱的聲音,在雪地上踩出歪歪斜斜的腳印,或者任憑大片的雪花把自己塑成一個冰雕,紅紅的臉蛋上看不出一絲寒意,滿是酣暢淋漓的快意,還喜歡惡作劇,趁伙伴不注意,捧起大把的雪偷偷地塞進對方衣領里,再一起打打鬧鬧,讓快樂的笑聲響徹世界……
與雪是很有緣分的吧。媽媽說,我生下來剛落地啼哭,紛紛揚揚的雪花也跟著落下了,仿佛我就是那雪的孩子,與雪精靈共生,只要看到雪,無論怎樣哭鬧的我都會變得安靜,睜大眼睛好奇地盯著雪花,忽閃忽閃的,還經常問媽媽,為什么不給我取名叫“雪”呢?后來每年生日都期待看到最親切的雪,只要下雪,心情就會變得極愜意極細膩,塌實又溫暖。
不禁笑了,發信息給耗子,不知道今年生日還能不能看到雪。幾個小時之后,收到一條彩信,是耗子發來的——茫茫雪地上赫然寫著“江南:生日快樂”——看著精心拍下的兩張相片,內心里全是滿足與感動,尤其當我后來知道那天益陽特別地冷,零下幾度的天氣,不僅下著雪,還夾著雨,路面也結冰了——就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中,耗子跑出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塊干凈的雪地……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希望生日看到雪的愿望……
眼眶不覺濕潤了,抬頭望向廣州晴朗的天。耗子,謝謝你給我最幸福的一刻!
曾敏兒:旅行的密友
當我的朋友Monica去年夏天從倫敦捧回那頂價值300鎊的制帽才子PhilipTreacy親手制作的裝飾了黑色鴕鳥羽、大塊藍松石的寬沿帽,某天她終于痛苦地朝我喊:“從來沒有戴過一次!”而在一個月前,我到尼泊爾,在加德滿都的第一個清晨,突然之間,在陽光下我發現了我的帽子——艷麗的玫瑰紅,獨特的非等邊三角形,還有優雅的弧度,以及溫暖厚實的牦牛毛質地。與PhilipTreacy的帽子相比,它的價格無比親和迷人,只是200Rs(人民幣23元),根本不用在上飛機時小心翼翼地捧著帽盒以防變形,最終真正成為了我在異國旅行時的貼心密友。
在尼泊爾的15天,這頂玫瑰紅幾乎成為我的標志,無論在露天Cafe里小憩,還是徒步在山里,既能以它的美麗為我遮陽,無限提升我的異域Style指數,又是最親密的“同謀”——讓我躲在它的陰影里,放肆地看盡那些有著深深眼窩和夢幻長睫毛的南亞帥哥。而當它和我的旅行背囊、登山鞋一起,它甚至還能成為徒步路上與安拉普娜雪山面對面的小情小調。
此時此刻,玫瑰紅一直安然地靜坐在我的車里,這似乎是一個隨時準備出發的信號。城市的生活容易令我們松懈和厭倦,我們總是需要出發,需要在路上,而在路上,我們還永遠需要一個密友,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單身上路,一頂這樣的帽子,便已足夠成為我們的溫暖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