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在跟這些企業家交流的過程中,總結出了這些主要問題:比如資金的問題,怎么樣建立一個長期的、穩定的融資渠道;還有是市場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很多行業競爭都非常激烈,怎么樣打入國際市場,開辟一片藍海,這也是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還有諸如其它的建立企業品牌,參與企業的國際整合,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等等很多問題,都是很多企業家面臨的很大的挑戰。
企業如何通過上市借助資本市場
從企業上市的角度,我想講一下企業怎么樣通過上市借助資本市場,解決這些問題,幫助企業實現長遠的發展。一般來講,通過上市可以非常有效的幫助公司建立自己的品牌,實現公司在這個行業里面的戰略定位,并且如果是一個在國際市場融資上市的話,它今后的再融資也相對比較容易,就比較能夠容易的建立長期穩定的融資渠道。其它的,通過國際市場的開發、收購兼并,也可以通過上市得到很大的幫助。還有一個問題,這些年在跟一些歲數比較大的企業家交流的時候,他們也提出來一個問題“接班人的問題”。他經過幾十年的創業,現在可能需要退休了,他的第二代能不能接上班,如果接不上班,他如何能夠放心讓職業經理人管理他的企業,這個問題是不是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得到解決呢?這也是一個話題。
2007年,從融資額(資金需求方)來講,歐美市場占融資額的主要部分,當然,大中國區去年的融資額也非常大,超過400多億美元的規模。我們再來看金融資產的分布,就是資金的提供方,美國市場還是傳統上最大的資金提供方,歐洲市場歐元區是排第二的樣子。從股票市場的交易分布狀況來看,去年紐交所和(泛歐)交易所合并,在全世界的股票交易量占1/3的樣子。資本市場的規模,是衡量一個市場的資金有多大。中國的資本市場近年發展的比較迅猛,上海和深圳加起來大概五萬億美元的樣子,可以排在前五名。
去年全世界IPO的融資規模,在紐約泛歐交易所超過810億美元的融資規模,在倫敦也非常大,超過500億美元的融資規模。香港這些年因為中國大陸企業融資的問題,發展也非常快,去年香港市場有超過400億美元。
談到證券市場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股票的流通性,我們考察它每天的平均的成交金額,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在各個交易所里面是排名第一的,每年成交額是超過1000億美元。
舉一個例子,這個公司在上市之前是不為人所知的企業,但是通過去年9月份在紐交所上市,非常成功,一下子確定了它在數字電視的行業里面的領袖地位。上市之后,經常收到一些從來沒有聯系過的客戶,甚至包括周邊的國家,比如巴基斯坦、印度這些問詢的電話,希望和他們合作,這就是明顯的通過上市擴大企業品牌的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關于國際市場的開發,這個公司叫做深圳“邁瑞”,這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醫療設備電子公司,現在它最大的課題就是如何打開國際市場,醫療產品的行業比較特殊,對于歐美的醫院來講,為什么放棄采購GE的醫療產品、放棄采購西門子的醫療產品,而采購一個來自中國不知名企業的醫療產品呢?這里面面臨很大的挑戰。邁瑞通過在紐交所這樣的市場上市,一下的擴大了影響。對歐美客戶采購的時候,就非常有效增進了它的品牌的知名度和產品的可信度。上市之后,董事長從世界各地經銷商收到的反饋信息,都是說通過上市,這些經銷商賣它們的產品就好賣得多。
第三個案例講國際合作的問題,這個公司叫“藥明康德”。通過上市,它和客戶建立了密切聯系,對今后的長遠的業務發展帶來了非常正面的影響。
第四個案例是關于國際行業的整合,因為現在國際經濟一體化越來越明顯,對于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講,以前大家都是講大企業才可能參加國際的行業整合,但是現在中小企業也在面臨這個國際的行業整合。作為被動方面,你是被動的被整合了還是主動參與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無錫尚德就是通過在紐交所上市,收購了日本最大的一個太陽能公司,叫做MSK,一下子非常直接的打人了日本市場。而日本的市場長久以來是眾多的歐美廠商都打不進去的市場,它能夠順利收購MSK,也是得益于它在一個有影響的資本市場上市,它的股票被日本的投資者比較容易的接受。所以上市一個非常明顯的好處。就是為企業提供了收購貨幣。不用只是用現金進行收購。而可以用股票進行收購。
這個案例是人才激勵機制,是新東方。新東方有很多歷史了,大家可能對俞敏洪老師的故事非常熟悉,他有很多創業伙伴,但在整個創業過程中。因為內部機制問題出現了很多問題。通過上市。新東方建立了非常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把他的老師隊伍、合作伙伴很好的穩定下來。因為對一個學校來講,老師是最重要的。上市之前,大家知道,新東方不斷流失老師,這些老師都是出去搞一個學校和新東方競爭。通過上市的話,能夠通過期權的制度等等對老師的激勵機制做一個安排,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最后一個案例是關于公司治理,這是巨人網絡的上市。史玉柱先生大家都知道,他為什么上市呢?聽說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上市是他的夢。從一個家族企業轉變成一個規范的公眾公司,是他的一個定位。第二個原因是他的團隊跟他打拼了很多年,但是之前因為沒有很好的安排,對這些團隊沒有很好的回報。通過上市,這些跟隨他很多年的團隊都能夠得到比較好的回報。
國際資本市場的最新變化趨勢
國際資本市場的最新變化趨勢這兩年非常明顯,就是整合。以紐約交易所為例,跟(泛歐)交易所進行了合并,這個集團在6個國家有7個交易所,運營多種產品。從上市平臺和交易平臺來講,有4個交易平臺。在美國有紐交所的主板,紐交所還推出了一個增長板,這個是為了滿足規模比較小的企業的融資需要。在歐洲有歐交所的主板和創業板,可以為不同規模的企業、發展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不同的融資需要。
從中國公司到紐交所上市來講,去年是非常多的,有18個中國公司到紐交所上市。我們唯一感到驕傲的,所有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只要符合了紐交所的規則,全部都選擇了在紐交所上市。這也是我們為中國企業做的比較大的貢獻。去年18個中國公司,通過IPO總共融資金額超過了50億美元。
剛才提到在美國有一個紐交所高增長板,為什么做這個呢?簡單講就是建立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因為長期以來,在紐交所上市是眾多企業最終的追求。很多企業在上市的時候,達不到紐交所的上市要求,可能就去別的交易所上市。但是在別的交易所上市之后,可能在第二年、第三年,通過業績的增長,又可以達到紐交所的上市標準了。他們就選擇了從別的交易所通過轉板轉到紐交所來。后來我們的管理層就想,為什么不搞一個門檻比較低的市場呢?所以在2002年的時候就收購了美國第三大交易所,改了一個名字叫“紐交所高增長市場”,這個門檻就比較低,滿足小企業的上市需要,等達到紐交所主板上市的條件以后,就非常容易的從增長板升級到主板市場交易。 泛歐交易所本身就是有四家交易所合并而來的,在去年開始又和紐約交易所合并,就成了一個跨大西洋的范圍最廣的交易所。這個合并的好處:覆蓋更多的投資者。以前在美國上市,主要覆蓋美國的投資者,在歐洲上市,主要是覆蓋歐洲的投資者。現在通過橫跨大西洋的集團里面,你就可以同時覆蓋大西洋兩岸的投資者,股票的流通性也大大增強。
今年,有第一家中國的企業叫做中國玉米油股份公司,這是我們山東的企業,是第一個在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