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百思買(Best Buy)從美國出發、全球擴張第一站落地加拿大,而近幾年則試圖把在加拿大使用的雙品牌經營策略延伸到中國。
百思買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也希望能夠復制昔日在美國市場的傳奇。但是,在全球之旅中的中國站,其難度已經超出了百思買的預料。
2008年5月31日,本刊在青島APEC中小企業對話世界500強論壇對話楊得銘。
百思買的三個“第一”
“我們要去新的國家去做生意,當然是需要有一個特殊的做法,都會帶一個百思買自己獨立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去爭取什么第一。”
《今日財富》:百思買有沒有赴北京開店的想法?
楊得銘:我們發展的速度是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去做的,當然很多朋友也希望我們開一些店,比如說到北京去,到其它地方去,在我們計劃里面當然是有這些城市的,只不過不是在今年、明年的時間里面干,所以一直來我們還是專注把上海做好,才往其它地方去發展。用更快速度去開更多店從來不是我們的方向。
《今日財富》:目前有沒有數據顯示百思買在上海整個市場份額當中所占比例?
楊得銘:因為是美國的原因或者是加拿大的原因,所以很多朋友關注就是百分比的份額,說實在的在中國我們現在只有一家店,在百思買的品牌下你要說占多少市場份額的話太早了。
《今日財富》:但是我們也曾經采訪過國美的陳曉,當時問到如何看待百思買這個競爭對手,他說百思買根本不是他們的競爭對手,您怎么看?
楊得銘:這個可能從某個程度上當然是這樣的,因為百思買只有一家店,如果把國美全部加起來的話。純粹從店的數量去看的話,如果我一天開一家店,兩年后我還是沒有他們大。
《今日財富》:您曾經講過百思買從來都不追求數量,但是作為一個家電連鎖企業來說,我覺得數量還是社會上成功的一個必須因素。
楊得銘:我們要去新的國家去做生意,當然是需要有一個特殊的做法,都會帶一個百思買自己獨立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去爭取什么第一。
在我的心里只有三個第一。
第一,我希望百思買是消費者心里的第一,當他去買電器的時候,我希望他第一個想起來的是百思買;第二,我希望是要參加這個行業的人里面,不管從大學出來也好,或者是已經在其它行業工作的人也好,百思買在他們心目中是第一個選擇的雇主;第三,我相信每一個做生意的人都是希望能達到的,就是在盈利方面做第一。
《今日財富》:您有沒有想到迭到這三個“第一”,您自己規劃的時間表大概是多少年之后?
楊得銘:在每一個地區其實我們已經達到第一,徐家匯已經達到第一了,在上海地區,徐家匯地區或者整個大上海地區,我相信來過百思買的客人心里已經改變了,已經把百思買當成第一了。
謹慎行事的美國家電老大
“在沒有把握之前,貿然開很多店,這個風險我們是不可能冒的。”
《今日財富》:百思買在中國開的店只有一家,您覺得這與它在全球老大的地位是否不太相稱?
楊得銘:應該這樣說,百思買是從1966年開始做生意的,在美國本土是到1999年才成為美國第一大家電,期間經過很多年的奮斗。
不管你是原來在哪里多大,到一個新的國家你進去仍然就是最大,所以我說我們來中國需要很多地方學習,因為中國做生意跟美國不太一樣,顧客不一樣,政府也不一樣,每一方面跟美國做生意都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在沒有把握之前,貿然開很多店,這個風險我們是不可能冒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每一家百思買的店投資的成本會高很多,包括產品、裝修、員工都是我們自己的,每家店要投資好幾千萬才行,跟其它同行的做法是不太一樣。他們可能會分很多小塊,每一塊讓給誰去做,所以同行里面可能幾十萬就能開一個店。而我們這裝修可能已經花幾千萬了,貨品、員工培訓還沒有算,所以我們如果開店太快的話,開錯了就不好了,不能隨意開、關。
在美國過去五年,我們只關了一家店,關門純粹是從這個地方換到另外一個地方,所以我們基本上開了就是開了,做下去。如果開始的時間很困難的話,也會想辦法把它做好,而不是輕易把它關掉重新再開點店,因為我們開店是我們自己的錢,不是人家的錢。
《今日財富》:您剛才談到百思買在中國市場擴張很謹慎,您能不能具體談一下,比如說在上海開第二家店的選址花多長時間。包括它的人員招聘,甚至是裝修這些具體的東西,就是能反映出謹慎的。
楊得銘:我們的第二家可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一家店,因為這個店是獨立的一塊,這個店基本上從零開始,就找一塊地蓋一個店。可能跟一般開店不太一樣,所以這個在中國建店的中間經過很多不同的政府的審批。各方面的設計,我相信大家知道是一個時間非常長的做法。
為什么我們要把這個時間放進去其實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們希望每一家開出來的店都是非常成功的店,也可能是每一家開出來的店比上一家店開的更好,更美。你有沒有去過上海的百思買店?你感覺這個店跟國內的其它店有什么區別?
《今日財富》:商品的擺放?
楊得銘:你會感覺空間會大很多,進去員工穿的衣服比較亮,面帶笑容,如果你看一個筆記本你可以自己去試,買一個手機可以自己去試,你看一個電視會讓你去看,現在已經開始做可能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分別。你重新回到別的商家開的店,東西要么放在保鮮膜包住的或者是你不能碰的,包裝打開你一定要買的。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但百思買注重的是客戶的體驗。你進來就把你當成客人,你能碰、試所有的產品,試不滿意也可以不買。
《今日財富》:楊總,您是否關注其它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失敗案例?是否會從中提取一些東西,百思買在美國有非常成功的經驗,也許在中國會水土不服,不適合中國的消費者。
楊得銘:所以我說百思買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去加拿大擴展,來中國大家可能想我們太慢了,其實我們也是在很謹慎去看這個市場應該怎么樣去做,要不然的話可能會像其它公司一樣敗的很慘。
“我生來就是作零售的”
“雖然是開業大概一年多一點,百思買是絕對有這個條件去擴大,只不過這個時間還沒有到。”
《今日財富》:如果說百思買在中國的擴張沒有達到事先的戰略部署,會成為它以后的戰備規劃上出現的重大缺陷嗎?
楊得銘: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更需要了解,這個行業在過去那么多年的發展中其實不是一個很正常的發展。因為大家都是從一個資金短缺的角度去做這個生意,每一家都是這樣,開始開店的時間他們都是沒有錢的,那么多年他們已經做成一個做生意的方式。
百思買進來中國晚一點,優先的地方就是我們有錢去做我們的生意,所以我們需要的東西都是用錢去買,包括商品、百思買用的門店,說的簡單一點徐家匯那個店不需要告訴你賺多少錢,可能我買店的時間也提醒了大家,其實做家電可以用自己買的物業去做,之前是沒有人這樣做的。
《今日財富》:我看您曾經在寶姿和其它地方工作,能不能談談在百思買之前您在消費領域業務方面有一些什么樣的經驗?
楊得銘:如果能重新開始一個事業的話就不想再做零售,這個不是我說的。
對我來說生出來就是做零售的,為什么這樣說呢?零售這個行業每天都有新的挑戰,如果每天起來都是做同樣的工作我是不能接受的,我是喜歡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不同的挑戰,不同的工作去做的。這就是我為什么能保持我的心態或者是以我這個年紀還能去做一個新的行業。
我做了三十多年的服裝,也是一個職業的管理人,寶姿在中國女裝來說,山東或者是青島有很多店都有寶姿的品牌。百思買對我來說當然是一個新的挑戰,因為是一個新的品牌,從一個比較品牌管理,時尚、動感的一個品牌改去做家電,空調、洗衣機、冰箱沒有什么性感,問題是你怎么去看這個產品,你怎么樣把它做成一個非常性感的一個行業。
所以百思買其實來中國找我去做這個工作,可能就是要把這個家電行業放到另外一個層面去做,以前都是推銷價錢,促銷去做,百思買不是這個概念。我已經工作接近四十年,說難聽的話應該還沒有什么挫折感,一直以來都是很順利的去做。
《今日財富》目前在中國來說的話。蘇寧、國美比百思買強大很多,百思買在兩個巨頭的夾縫當中生存會不會覺得挑戰性更大?
楊得銘:如果我資金短缺。如果我沒有一個很大的后臺老板,那可能會是一個困難的局面,問題是在上海,有那么一個強大的團隊或者是一個基礎一直在支持我們,到今天來說,我還是堅持一個信念。雖然是開業大概一年多一點,百思買是絕對有這個條件去擴大,只不過這個時間還沒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