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有手機,就象地球人都有腦袋,都有感情一樣,所以除了IQ、EQ之外,還有一種Q,叫做機Q——手機的機,IQ、EQ的Q。
更早以前,確切說是本專題之前,機Q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機德”。
手機經常關機,或者老不在服務區,老不接,收了短信不回,感覺此人根本沒有手機——自然就有N多人投訴你機德太差。
全天候24小時開機,老板、老媽、老友,甚至連保險經理、六臺彩的機器人打電話去,都能得到熱切響應,短信長得還分段落,節日短信全部都是原創,還根據發送對象有所改變——人們都夸這小妞“機德真好”。
難道,我們用手機這事兒,還上升到品德、道德這高度了?不認真接待手機對面那一位,就是道德不高尚了?
怎么有時候,我們聽說某藝術男,整天忙于創作或發呆,拒絕用手機,找他很難很難,在批判他機德很差的時候,我們對他逍遙于紅塵之外的狀態叉隱隱有向往之意?
我們又聽說某金領女,上班的時候有郵件必復,有電話必回,有電話留言也必回,但下班后不單是手機,整個人似乎都處于關機狀態。于是,我們被她養成了要找她趕緊趁上班時間的習慣,可以想象她下班之后是多么松弛快活,全然沒有被“午夜兇鈴”騷擾的煩惱。
……
后來我們發現,機德好的人固然人見人愛但似乎有些累,機德缺失的人倒是常常偷得浮生幾回閑。我們也發現,手機的使用習慣,叫機德顯然不夠準確,我們只能叫做一種智慧,對,就是一種Q,機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