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8月長江上游洪水。洪水來自金沙江中下游和岷江。災害發生在四川境內,宜賓至重慶沿江各地,“田禾廬舍漂沒無算”,“漂沒商民之財畜物不可勝計”。
▲1917年7月岷江洪水。岷江沿岸城鎮災情嚴重,成都水人民宅,街可行舟。樂山全城被淹。夾江城中水高5尺至6尺,死于水災者十之八九。
▲1926年7月湖南洪水。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資水、沅江中下游以及淚羅江等流域發生特大洪水,40余縣市遭受水災,長沙、湘潭等地盡成澤國,堤垸潰決無數,方圓數百里一片汪洋,滿目浮尸。
◆1931年全江型大水。長江流域受災面積達15萬km2,中下游淹沒農田5600多萬畝,災民2800余萬人,死亡14.5萬人,損毀房屋176萬余間。按當時銀元計算,估計損失138400萬元。其中,湖北、安徽、湖南災情最重,遭遇最烈的是武漢,這次水災居然把整個漢口、半個武昌及一部分漢陽,統統浸在水中數尺至丈余,最深處達二十八尺七。“赫山、洪山餓死、病死的災民來不及掩埋,只好挖幾個千入坑,一層一層往里堆。”據當時湖北省水災急賑會等從8月到次年4月的統計,僅他們掩埋的災民就有32605人。
▲1935年7月3日起。長江流域發生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雨。“六天六夜大雨,下得地動山搖。石山梁下裂了,不敢做飯吃,不敢出門,在家等死。”從7月開始,長江和黃河大水同時暴發,為歷史百年不遇。共淹田地1606萬畝,災民2440余萬,死亡近20萬人。
▲1949年6月長江中下游洪澇。僅湖南一省即死5.7萬人,損失1.5億銀元。
◆1954年7月,長江遇上百年罕見的全江型洪水。受災總面積5400萬畝,災民1888萬,損失100億元以上,京廣線100天不能正常通車。舉世聞名的荊江分洪工程在這一年三度使用。分洪區90%以上的人轉移到了安全區,但災民在安全區過著“水上漂”的日子,各種有害動物和毒蟲與人“共享”棲身之地,“夜晚睡覺,一家人壓死三五條蛇是常事”,到處是水卻渾濁不堪,沒有干柴,吃飯消毒不能保障。分洪區人民大多沒被洪水淹死,卻讓疫情奪走了近3萬條性命。
▲1969年7月長江中下游洪水。湖北、安徽災情嚴重。湖北長陽縣、羅田縣全城被淹,麻城縣20萬人被淹。兩省受災縣市83個,受災人口1090萬,死亡1603人。
▲1981年7月四川洪水。死1358人,災民2000萬,無家可歸者113萬人,全省138個縣(市區)受災,57座縣城被淹,7座縣城全淹,82個縣發生滑坡泥石流,垮壩失事水庫59座,直接損失25億元。
▲1983年7月漢江洪水。古城安康遭滅頂之災。暴雨引起的洪水高過城墻1m-2m,倒灌安康縣城,城內水深7m-13m,870人死亡,7萬人受災,損失4億元。
▲1991年華東大水。洪水總規模小于1931、1954年,但因華東地區人口密度和財富密度增加及淮河、太湖的生態惡變,使災情較重,計死亡1000余人,經濟損失754億元:1991年全國因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1215億元。
◆1998年7月-8月長江全流域大洪水,正在發生……
(◆為全流域型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