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如火如荼,賽場上,我們的心跟著運動員在馳騁,舉國的熱情被充分地調動。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這半年多來,全球經濟進一步下滑以及金融市場動蕩不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巨大隱憂。在經受年初雪災和5月汶川大地震的巨大考驗后,在經濟可能下行、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的雙重背景下,我們都在思考后奧運時代的中國經濟。
奧運后,中國經濟會出現拐點么?股市會怎樣?樓市會怎樣?通貨膨脹還會加劇么?一系列的疑問都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擔心不是多余的,因為根據統計在過去12屆奧運會中,有9個申辦國的經濟在奧運會后受困于“后奧運效應”。
難道奧運真的就是一道分水嶺?其實不然,經濟學家給出了解釋: “后奧運效應”對經濟總量較大的國家影響很小,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主要還是取決于它的基本面。在2008奧運經濟論壇上,官員和專家們一致認為表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奧運會之后不會衰退,仍將以良好的態勢持續發展。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抑制物價過快上漲,應該是后奧運時代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
當然我們將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就全球范圍來看,奧運會之后世界經濟仍可能充滿不確定因素,美國次貸危機遠未結束,其負面影響將進一步顯示出來,全球油價、糧價居高不下,屆時中國經濟將面臨新的挑戰和問題。而在國內,行業壟斷、政府職能遲遲未能轉換、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某些資源供給不足以及環境難以承受經濟增長的壓力等,都將成為擺在經濟持續增長道路上的重要障礙。
8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受25家外國媒體聯合采訪時說,經過了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性,都是世界上所罕見的。全面小康,實現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主席的話中,我們已能體會到國家對于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困難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不管奧運前后,都將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