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初開始,在法國地中海沿岸開發的大量海濱度假別墅成為旅游房地產開發的先驅。隨后,歐洲、北美各國先后引入分時度假、時權酒店等概念,大量開發商、投資商紛紛進入這一領域,旅游房地產市場逐步形成并迅速擴大。在阿爾卑斯地區,為了讓前來滑雪度假地度假的歐美中產家庭買得起度假房地產,曾有投資大腕亞歷山大·奈特將度假房產按時段分別出售給不同的度假者,并給予每個購買者在一定時期內享有度假地房產的住宿和娛樂設施的權利,同時這種權利可以轉售和轉讓。奈特的這種經營方式可以看作最初的分時度假投資概念。
在法國地中海沿岸,由于度假風氣的盛行也開發了大量海濱別墅。但由于房產價格高昂,多數家庭無力單獨購買度假別墅,而部分有能力購買別墅的用戶,每年的使用時間也非常有限,最多只有幾周,空置率很高,所以出現了親朋好友聯合購買一幢度假別墅供大家不同時間分別使用的情況,這種經營方式也屬于最早期的分時度假概念。
目前在世界上已經有60多家大型分時度假集團形成了巨大的分時度假網絡,4500個采用分時制度的度假村分布在81個國家,來自124個國家的300多萬個家庭購買了度假權,分時度假業已發展成為年營業額65億美元的全球性產業。旅游房地產最早在我國出現也是分時度假的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初,海南首先出現了分時度假酒店的萌芽,但是并沒有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20世紀90年代末,在假日旅游熱和旅游地房產大量空置的情況下,分時度假開始真正受到旅游飯店經營者和房地產開發商們的普遍重視,并以旅游房地產這一概念在房地產業內傳播開來。
目前國內對旅游房地產的解釋還不統一,沒有一個權威或者公認的概念能解釋清楚什么是旅游房地產。比較多的說法是,旅游房地產是指以旅游度假為目的的房地產開發營銷模式,其開發物是實現全部或部分旅游功能的房地產。具體包括休閑、度假、養老等相關的房地產開發形式,以及產權酒店、養老度假村、高爾夫度假村、休閑生態度假村、登山/滑雪運動度假村等產品形態。更為廣泛的講就是直接服務于旅游業或在空間上與旅游區有高度密切關聯的房地產開發都屬于旅游房地產。
另外,還有旅游休閑房產、景觀房產、“第一居所”、“第二居所”等概念。旅游休閑房產指當旅游休閑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投資商依托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包括自然景區、人造景區),為全部或部分實現度假休閑功能而開發建設及經營運作的房地產項目,它是一種集投資與消費于一體的新型物業模式。“第一居所”、“第二居所”的概念更側重于對居住方式的描述,前者應該是指都市人購置的,純粹為了家庭長期居住而非過渡性安排、投資或休閑的居所。而所謂“第二”,即次要的、非主流的、輔助性的、過渡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