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們經常相信會發生的事很可能不會成真。人們也時常這樣說,“人人都知道美元會崩盤”或是“人人都知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下次降息的時候,歐美股市會大漲?!辈贿^,如果人人都“知道”要發生什么事情,那么很可能有人已經預見到了,并且已經買進或是賣出,所以我們看到的現象已經是市場做出的提前反應了。
每個投資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不計其數的失敗經歷。我們經常聽到熱門股、明星級共同基金經理和大幅上漲的對沖基金,所有這些令人愉快的談論都讓投資獲利看起來似乎易如反掌。
問題是,如果有些股票和基金的漲幅大于市場平均水平,那么肯定有低于平均水平的。實際上,跑贏大盤的個股常常表現非常好,以至于大幅提振了市場指數,而大部分投資獲得的收益都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這就意味著,盡管我們想挑選下一只大幅上漲的個股,但仍有可能以失敗告終。
我們無需選擇自己的“明星股”。我們只需要順應當前看漲的投資趨勢就行,比如投資于黃金股市、大宗商品和國債。但是熱門板塊估值很高,其實預示著日后的收益很可能不穩定??焖侔l展的公司很快就被新出現的競爭對手所包圍??春玫墓善被皤@得了大量資產,使基金經理的工作難上加難。屢戰屢勝的投資戰略吸引了對回報如饑似渴的投資者,于是很快就會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試圖保本可能會最終顆粒無歸。原因有二:首先,如果我們決定堅持投資于債券等承諾可以保本的產品,此時我們可能會去尋求那些收益最高的。這種對收益的一味追逐可能會令我們買進無法支付利息的問題證券,就像現在的債券投資者們一樣。其次,在追求保本的同時,很可能會忽視通貨膨脹的影響。結果就是,我們可能只是保住了投資的面值,卻忽視了因通貨膨脹而導致一些損失。
說到這,可能你會兩手一攤,什么也不做了。這或許是個明智之舉。的確,有時勤勉于投資卻會產生反效果。人們認真地研究股票和共同基金,希望收益能跑贏大盤。不過,這些收益并不是萬無一失的,而且此類投資可能會導致高額的交易成本和繁重的賦稅,進而影響收益。不要在投資上期望會物有所值。如果我們買了一臺很貴的電腦或是一輛車,我們倒是能指望產品性能出眾。但倘若我們在投資咨詢服務或是共同基金上花了很多錢,結果平平的可能性卻會增加。
而高風險投資是一件走鋼索的行為。正如投資者們在向新興市場股票、房地產投資信托和高收益的債券等大宗投資后,面臨行隋的波動也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如果在包括藍籌股和高質量債券在內的投資組合中加入少量這類投資,我們就能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水平。原因就是,有時在主流投資不佳的時候,這些高風險投資可能會表現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