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管理學者,作家
當玩家用真實貨幣購買網絡物品,或是用真實貨幣兌換虛擬貨幣時,游戲的虛擬經濟最終會對真實經濟產生影響
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是一種可供多人聯機游玩的電腦角色扮演游戲,能讓大量玩家在同一個虛擬世界中游玩。角色扮演,是指玩家可以在虛幻的環境中假扮為一個虛構的人物,以這個人的名義行事,不斷獲取更多的經驗值以便升級。它主要基于傳統的“地牢與龍”游戲,核心因素包括追獵、怪獸和戰利品。

和一般的角色扮演游戲不同的是,MMORPG通常聚集了為數眾多的玩家和社會性網絡,有些人還形成了玩家聯盟。此類游戲使用客戶端-服務器結構,玩家通過客戶端軟件扮演虛擬世界中的一名角色,而服務器端則負責主持玩家身處的虛擬世界。服務器端通常由游戲代理商提供,玩家的資料會被保存在服務器端。玩家從客戶端通過互聯網連接,登陸服務器端后進行游戲。正常情況下,MMORPG的開發商需負責管理游戲中的虛擬世界,以及為玩家不斷作出游戲更新,以便留住顧客,并吸引其他人前來游玩。到2006年,全球的MMORPG用戶達1500萬人。
當一名玩家登入游戲中的世界,該名玩家便能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玩家進行一連串不同的實時互動。MMORPG通常會伴隨一種虛擬經濟,例如武器和裝備的易貨交換,以及一種固定的虛擬貨幣互相買賣。當玩家用真實貨幣購買網絡物品,或是用真實貨幣兌換虛擬貨幣時,游戲的虛擬經濟最終會對真實經濟產生影響。它催生了一種以在虛擬經濟中淘金為生的新職業,有關的虛擬犯罪也隨之產生。
MMORPG中的一個重要趨勢是“玩家創造內容”。從設計簡單的動畫到搭建整座的建筑,玩家所經歷的不再僅僅是打打殺殺,而是探索空間,進行交際,開展商業等等。最知名的例子是由位于舊金山的公司林登實驗室(Linden Lab)所運營的“第二人生”(http://secondlife.com),其中的用戶不愿意被叫做“玩家”,而寧愿稱自己為“居民”。游戲2003年上線,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飛速成長,到2007年3月,居民已突破500萬。
“第二人生”在一個三維空間中構建虛擬的線上世界,將人類生活的各種場景、細節和體驗完全復制到互聯網上。新加入的成員會被邀請創建一個“化身”(avatar),這是一個虛擬的角色,其模樣可以按照想象信馬由韁地構造。使用3D模具,每個玩家都可以創建房屋、交通工具和其他機器,一旦這些東西被造出來,系統會幫助保護居民的獨占權。居民除了在地上步行,還可以上天飛行,或者使用游戲提供的“遠距傳人”(teleport)功能,將虛擬形象移動到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第二人生”可以說是一種高水平的社會性網絡,而不僅僅是游戲,它沒有經驗值,贏家或輸家,玩家級別和策略等等。林登實驗室的CEO菲利普·羅斯代爾認為它是如同MySpace一樣的社會網絡平臺,并且可以發展為3D瀏覽器。他預測,將來可以不再用鼠標去點擊鏈接,而是使個人的化身走進亞馬遜書店,瀏覽書架,購買圖書,和那些同樣到此一游的人喝杯咖啡,聊聊所喜歡的作家。
“第二人生”的虛擬貨幣叫做“林登幣”(L$) ,可以在由居民、在游戲中安營扎寨的真實公司以及林登實驗室組成的市場上兌換成真實貨幣。居民購買土地,創造產品和服務,然后在虛擬世界中彼此交易。土地交易尤其盛行,從中已經誕生了“第一個虛擬百萬富翁”,其化身的名字叫做Anshe Chung,這位華裔女子被一位CNN記者稱為“‘第二人生’中的洛克菲勒”,并成為《商業周刊》2006年5月1日的封面人物。
因其三維擬真的用戶界面、良好的互動性和惟妙惟肖的用戶體驗,“第二人生”不僅吸引了數量驚人的用戶,甚至引來了一批知名企業。迄今為止,IBM是卷入“第二人生”最多的大公司,它有230名雇員在虛擬世界中活動,把它作為開會、培訓和招聘的場地。它還購買了多個島嶼,準備在開發之后供員工和客戶使用。2006年10月,路透社也高調宣布進駐,在“第二人生”上建立了一個新聞中心,開始為居民以文本、照片和視頻的形式發布來自外面世界的新聞,而真實世界的讀者也可以訪問路透社設立的網站http://secondlife.reuters.com來了解虛擬世界中的新聞事件。
“第二人生”在自己的網站介紹中寫道:“從你進入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你將會發現一個廣闊無比的數字大陸,充滿了人群、娛樂、體驗和機會。”這片大陸最重要的特點是,它絕大部分是由居民自己創造的。可以說,“第二人生”把“用戶創造內容”這個Web 2.0的核心概念發揮到了極致。事實上,林登實驗室只生產了不到1%的游戲內容,而現在它從每天的使用者那里獲得了23000小時“免費”開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