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白老師帶小朋友們到野外去郊游。
白老師說:“看,大樹發(fā)芽了,小草長高了,花兒開放了,多美!”
小好問說:“白老師,小草為什么不向下長呢?”
“小好問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白老師說,“植物的根向下生長是因?yàn)槭艿降匦囊Φ挠绊懀@種習(xí)性叫做向地性。”
小好問又問:“植物的莖(jīnɡ)為什么向上長呢?”
白老師笑了:“植物體內(nèi)有一種生長素,它能促使根向下長,而使莖向上長,這樣正好符合(fú hé)植物生長的需要。因?yàn)榍o向上生長才能接受陽光,進(jìn)行光合作用;根向下生長深入土壤才能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
為什么不能給植物澆鹽水?
小好問把一株野花移栽在花盆里,對爸爸說:“爸爸,人吃食鹽身體棒,我給野花澆點(diǎn)鹽水,也一定會長得更好看。”
爸爸連連擺手:“植物本身含有許多水分,而且濃度是保持一定的,如果給植物澆鹽水,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就會被奪走,植物就會‘咸’死了。”
小好問說:“爸,海水里有鹽,海里的植物為什么沒有咸死呢?”
爸爸解釋(jiě shì)說:“長在海里的海藻(hǎi zǎo)正好和陸地上的植物相反,如果讓它離開了含鹽的海水,生活在淡水中,海藻也會因?yàn)槲账诌^多而‘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