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鞋子銷售連鎖公司打算在某地提拔一名店長,可推薦名單上來以后,卻讓人事部門遲疑不決。兩名候選人小孫和小李各方面都很優秀,不但銷售工作干得不錯,而且在為人處事方面也都不相上下,聽了匯報后,經理決定親自到店里去看一看。
經理到了店里以后,繁忙的生意讓他很是高興,顧客雖然很多,但一切都運轉得有條不紊。店里沒有人知道他是鞋店的總經理,可經理卻認出了小孫和小李,公司的銘牌早已顯示了她們的身份。
經理剛走進店里,小孫就迎了上來,一邊把他往店里迎,一邊微笑著問他想要買什么樣的鞋子。經理只是說隨便看看,便在店里轉了起來,可小孫并沒有立即離開。而是跟隨其后。每當經理拿起一雙鞋子仔細端詳時,小孫總會立即給他解釋鞋子的性能。逛了一會兒,經理假裝看中了一雙白色的旅游鞋,叫小孫去開票,誰知小孫卻說:“先生,我看這雙鞋不適合你。”經理一怔,就笑著問:“有什么不對嗎,”小孫說:“白色的鞋子比較適合年輕人穿,像您這樣五六十歲的人還是選擇別的顏色比較莊重,而且這雙旅游鞋鞋口較緊,適合激烈的運動,您應該挑選一雙鞋口較松的休閑鞋,這樣有利于腳部的血液流通。”聽小孫這么一說,經理就又把鞋放回到貨架上。
正巧這時有人叫小孫有點事,小孫便說了聲“抱歉”走開了,經理便又一個人在店里裝作看鞋子。
看到經理一個人在看鞋,小李走了過來。經理看了看,又拿起了那雙白色的旅游鞋,穿在腳上,問小李:“你看,我買這雙鞋子合適嗎,”小李裝作在經理的身邊走了一圈后,告訴他:“您真是有眼光,穿上這雙鞋您一下子顯得年輕多了,這雙鞋子的大小也挺適合您的腳,穿著應該是很舒服的。”這時,經理卻故意說鞋有點擠腳,讓小李給他換一雙大號的來。可小李卻說鞋子多穿幾天就會變大的,沒有立刻去取鞋。小李一邊夸鞋子質量好一邊幫經理把鞋子從他腳上取下來,直到經理堅持要換一雙大號的試一試,小李才慢吞吞地去取了一雙大一號的鞋。
因為小李的這番熱情,經理最終買下了這雙鞋。付款的時候,經理又碰到了小孫,故意揚著手中的發票說:“你說那鞋子不適合我,我就買了那雙鞋。”小孫并不為經理桀驁的態度而生氣,只是微笑著告訴他:“我只是希望你能買到一雙真正適合你的鞋,也希望我能更好地賣出下一雙鞋。”
幾天后,經理親自到店里宣布了店長的人選。他握著小孫的手說:“恭喜你,是你的銷售態度讓我決定提拔你。你讓我明白:我們的確不應該只盯著眼前的那雙鞋,而應該想著怎樣賣出下一雙鞋。”是的,在服務中,除了那賓至如歸的服務態度,我們更應該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用賣出下一雙鞋子的態度去服務顧客,這才是商場中的勝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