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天,時不時過點小敏。北京的春天,和一些人與物再次讓我過敏,毫無防備。三月依然讀書寫字。大量的黑白紀錄片讓我愈發(fā)覺得居住在北京的二三環(huán)間街道明媚,或者鮮艷。三月不愿說話,寫好的字不給任何人看。三月,遇到兩部和女孩子有關的電影。她們讓我有熱情書寫,盡管我的熱情,有時只能持續(xù)五百字。斷斷續(xù)續(xù)寫作的后果就是這般不倫不類的囈語。有人說07年是大肚年。太多關于懷孕的電影問世。我在同一天看這兩部片子,情緒跌宕。
開場
1
先聞其聲,《all I want is you》響起是影片格調(diào)輕快,時尚技法的預告,它也注定不會被歐洲文藝長片的各種獎項所青睞,至于奧斯卡的“最佳改編劇本”,大抵也來自那些心門滿藏愛的評審們。
“It all starts with a chair……”
Juno說,微蹙眉頭大口大口喝一桶橙汁,腳下的草坪溢出墨色,已是深秋。鉛筆畫的聲音勾勒出空心字“autumu”,她提著無精打采的半桶果汁,從影像的現(xiàn)實走入色澤淡雅的動畫場面,再走出來,她的腳步卡著The Moldy Peaches《Anyone Else But You》的節(jié)奏,跳躍的歌聲凸顯女孩子泛紅的臉上毫不掩蓋的無奈。
簡潔輕松的開場,第二首歌悄無聲息地緊隨剛交待完的背景。通過開場的店鋪商人第三者視線引入俏皮的對話,正要經(jīng)歷一件棘手的事情的她,依然那么幽默灑脫。毫無征兆的,用劣質(zhì)紅繩子來自殺,可笑地一塌糊涂。隨后給她的房間和好友莉婭幾個特寫,漢堡包電話,墻上各種大幅照片。這個姑娘的個性跟隨兩首歌便展露無遺。攝影風格上采用的快速剪輯和那些明顯受到好萊塢影響的拍攝角度,讓片子一開始就名不符其實地被打上娛樂氣質(zhì)的名號。
2
隱約記得《四月三周兩天》的開場,處于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下的羅馬尼亞,雜亂陰沉的工科女生宿舍。鏡頭是來自異域的冷靜,像我們的侯孝賢或者小津安二郎。掃過Otilja和Gabita的房間,鏡頭靜立,只有主人公收拾衣物的過程,完成簡約的場面調(diào)度。Otilla走出房間買東西再回房,坐漫長的公交車跑各種酒店訂房間,至醫(yī)生Dl.Bebe出現(xiàn)才算交待完影片線索的開端——而羅馬尼亞當時的風土和氛圍也在這之中一點一點地袒露出斑駁的痕跡。
客觀而不動聲色的長鏡頭、懶散的鏡頭運動,那是東方式的青澀。
色彩
大紅色新漆,鮮綠的草坪,跑過的男孩子們飄動的金黃短褲高調(diào)卻自然熱而然的流露,暖或者溫和的冷漠。《朱諾》的高飽和度濃烈色彩像美國土地的熱情一樣,綻放在每一格影像中,本來顏色確實是影響著人的情緒的,那樣的明媚和清亮,像Juno叼著的大煙斗一般叫人沉重不起來。《四月三周兩天》則更像放久了的膠片,不完全有老照片的褪色質(zhì)感,但儼然素雅。冬季,結了冰的狹窄街道和厚重的暗色棉衣,因為緩慢的移動更顯得壓抑。即使在表現(xiàn)喧鬧的聚會場面也沒敢用太多顏色,況且影片里的色彩以點線為主,保守地放棄大片色塊的運用反而制造出特別的風格化影像。
聲音
想不到真正讓我熟悉《朱諾》的是那張最近無數(shù)次被提起的原聲大碟。女主演給導演推薦的歌曲著實下了番功夫,除了在情緒上的渲染外,音樂承擔起結構影片的重任。加上男女主演都是吉他彈唱的票友,在電影中的歌唱表現(xiàn)并不困難,或者說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幾個和音樂沒有關聯(lián)呢,幸虧音樂沒有被濫用,才讓《朱諾》沒有成為美國版的音樂電影《ONCE》。《朱諾》的OST像張風格迥異而整體渾然天成的精選集,我仔細地聽過很多天,后來甚至超過電影給我的印象。Ellen Page的親自試唱給了樂迷更親近的方式接近影片中她所塑造的少女媽媽。《四月三周兩天》像很多紀錄化的故事片一樣幾乎不用音樂,有聲源的音響強化身臨其境的效果,以及嘟嘟囔囔的羅馬尼亞語,咒語般縈繞很讓人煩躁。音樂和音響給與觀影者的體驗,前者在精致的藝術化選擇處理上,后者則在放任自流的真實中。
鏡頭集子
1
一段經(jīng)典的進餐場景,在Otilia男友的家里慶祝他母親的生日,被人評論過無數(shù)次的女演員到位的表情加劇了餐桌外的急迫。依舊是長鏡頭,最多向左右偏斜一點以完成超廣角的任務,千姿百態(tài),毫不遮掩的共產(chǎn)主義家庭。老人們興致勃勃地談起瑣碎而無聊的話題,Otilia如坐針氈。我們慶幸導演沒有給出“最后一分鐘營救”之類的平行交叉蒙太奇,畢竟在Otilia和Gabita切換是形式主義和無趣的。 而是以歡樂的場面反襯Otilia的如坐針氈。不給賓館里的鏡頭,是給觀眾在這漫長的聚會以及其后衍生出來的Otilia和男友的嚴肅談話外施展想象。
2
一連串流暢特寫表現(xiàn)布克起床后準備訓練的過程,強化了推門看見朱諾的情節(jié)設置。鬼靈精怪的姑娘叼著煙斗,用玩世不恭的語氣和有些耍賴的表情告訴他,我懷孕了,是讓人羨慕的這個時代的美國青年才有的自然和灑脫,沒有哭鬧和指責,沒有流淚和爭吵,秋的顏色艷麗宜人。也依然以為是存在導演的理想化處理的,盡管在那樣一個明媚的樂土。
她的告白也很獨特,好似輕描淡寫的說著自己平日的感受,兩人隔著朱諾的大肚子擁吻,對莉婭的玩笑朱諾豎起中指,讓人愈發(fā)喜歡這個真實的女孩。好像讓人記起朱諾面無表情地走進一支兩行的隊伍,男運動員們自動在她身邊分開。
莉婭問朱諾是不是真的愛他時,朱諾的顧左右而言他的表情才是真正屬于這個年齡的執(zhí)著,迷茫,帶著一點傻氣的天真。
結尾很規(guī)矩,但是動人。鏡頭隨著歌聲愈拉愈遠,花園,吉他、夏天,一年溜走。從近景到大全景,似乎說我們曾經(jīng)近距離地凝視他們的面龐,現(xiàn)在,觀眾離去,讓他們開始自己的生活。“I don't see what anyone can see,in anyone else,but you.”
她們都扎馬尾辮。一個昂揚,神清氣爽;一個散漫,頹靡陰沉。
她們都在經(jīng)歷墮胎。一個坦然而好奇;一個忐忑而幽閉。
看著他們的我偷笑或者暗傷。無關社會學,無關倫理。
那些女孩子們的日子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