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九月:這個樂團組建到現在,已經以清新的曲風以及明快的旋律讓很多樂迷認識到了你們,也明白了樂隊名稱“Torte Bus”的來由,Torte是德國的一種大蛋糕,而Bus則表達了樂隊的交通工具情結,那現在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樂團組合的動機,也簡單介紹一下你們二人的結識過程。
唐鵬:就像官網上說的一樣,沒太多的故事——琴行認識的,哈哈,然后組了個四人的樂隊,大概過了兩年吧,變成現在這個組合了就。
小貓:我給他彈唱了一首Paranoid Android,他給我彈唱了一首Wonderwall。
樸九月:現在大陸或者港臺地區的Indie團都比較明顯地呈現“男女式”組合,比如大陸的“卡其社”、“雙橙紀”,香港的“MyLittle Airport”、“Pixel Toy”以及臺灣的“Tizzy Bac”和早前的“自然卷”等,對這樣一個不能稱為“現象”的現象,你們這個由兩個男生組成的樂團是怎么看的呢?
小貓關于性別,我覺得無所謂吧。
樸九月:據說在組建之初,你們也是想找一個女主音的,是不是覺得用女聲來表達你們音樂當中的情緒和情感會更“傳神”?
唐鵬是啊,我們是想過找個女主唱的。其實我們寫的歌里面有一部分是男聲演繹起來表達得準確些,可還有好多歌在寫的時候就是想著要一個女生來唱的。倒不是傳不傳神的問題,哈哈,是女主唱比較可愛,容易招人喜歡嘛!
樸九月:樂團現如今向樂迷展現出來的9首作品(兩張EP)當中,歌詞都是全英文創作的,這有沒有什么特殊用意?
唐鵬:特殊用意?這個倒還真沒考慮過。可能是因為很多英文可以表達出很曖昧的關系,想象的空間比較大。中文的話當然也可以,只是目前來看我們的功力達不到……
小貓:我覺得語言其實并不太重要,這不都到奧運年了么,大家也都學英語了。怎么舒服怎么表達,而我作為吉他手也非常尊重主唱的表達方式,覺得這樣也很好。不得不說的是,英文的語感真的很好。
樸九月:嗯,我也比較喜歡英語的語感。那在今后的創作過程中會不會使用我們的母語——普通話,或者加入其他的語種呢?
唐鵬:這個問題,其實昨天還考慮來著,我總想加個女聲來個對唱什么的,中文?德語?其實之前我們還寫過法語歌啊,就是我法語實在是太不過關,哈哈,就給壓箱底了先。
樸九月:你們的音樂風格被很多樂迷或者樂評人士定義為清新小獨立或者清新民謠,最初創作歌曲時有沒有刻意地要將音樂創作成這種類型,覺得只有這種風格的音樂才能準確表達你們的情感7選擇這種比較舒緩的音樂風格是否也是與你們二人平時生活當中的性情有關,就像有些比較頑皮的音樂人會采用電子舞曲或者Hip-hop,有些情緒激昂的人則喜歡Hardcore,Punk和Metal呢?
唐鵬:嗯,好像還真有點兒,就像文如其人的道理一樣。什么樣的心態就唱什么樣的旋律,什么樣的生活經歷就寫出什么樣的詞吧?我們最開始的時候也沒刻意追求變成今天這樣啊,很偶然,很奇妙。之前我們是大英式啊,照著Radiohead和Muse那個路子去的,我們有個鼓手CT,雙踩的干活,有個貝司小胖,New School的干活。再之前的之前我是大Metal啊,唱Megadeth,小貓之前的之前仿佛是個大朋克吧?很地下搖滾,嗯,很地下,哈哈。
年輕的時候難免都比較躁動嘛,而且生活在城市里,天天對著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就更容易浮躁,怎么著也得跟著Nirvana和Korn扭兩下吧。然后長大了,進入社會了,學會去理解,去包容了,學會思考,學會感恩了,心境就開始平和下來,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沒吃過苦,沒受過累,被上輩人和上上輩人無私地關愛著,將心比心地去體會下,還有什么好抱怨的。
所以我們就把自己經歷過的事情都寫下來了,失業,戀愛,選擇,郊游,包括看書,看電影或者別的時候從腦海中閃過的那一絲亮光,都記錄下來。除了自己的生活,我們可能再寫寫別人的生活?然后呢,我想就這些了。沒辦法跟國外似的去談談政治,說說社會的話題……就此打住吧,我承認我是個懦夫。
小貓:其實有些時候我們生活中的性情比大家想象中的頑皮許多。我覺得每種風格的音樂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每種風格的音樂中都有非常出色的,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可能不會太先考慮到風格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是否真的很悅耳。
樸九月:你們樂隊的自我介紹以及其他媒體的宣傳和評論上都提到你們的音樂帶有北歐獨立流行音樂的強烈色澤,不知道你們對于北歐獨立流行音樂有著怎樣的看法呢?他們的創作環境等和國內會有什么不同?之前你們也曾經和日本獨立樂團Modialito合作演出過,那么你們覺得亞洲的獨立音樂環境怎樣,特別是對于現如今層出不窮的國內港臺獨立樂隊?
唐鵬:喜歡啊,北歐的干凈的音樂,就像不帶一丁點兒塵土一樣。日本的Pop我們也喜歡啊,哈哈,我承認小貓比我更喜歡些。在這個問題上我想說的是:對于這個話題啊,我估計能寫出一個1W字以上的分析論文來,從地域、服飾、飲食,文化、心理、全球化、經濟等等方面,這就一個交叉學科嘛!
記得我看過03年(還是04年?)北京MIDI音樂節的DVD,里面采訪到Subs樂隊的時候,記者問:“那么你們的音樂來源于哪里呢?”,抗貓的回答是:“音樂來源于生活。”,對于這個,我挺認同的。
不去感受下別人的環境,就跟這個音符死嗑,倒不說不可能,Nothing isImpossible(這算軟廣告么?),至少應該是很難的。
每一片土壤都養育一群人,然后每一群人都難免會有一些相同的特質。隨便去一個歐洲的小城市享受這么一個下午吧(即使想想也可以)。坐在自家的門口,抱著心愛的人兒(或者一條大狗),閉上眼睛,躺下,任憑陽光灑在你的臉上;然后睜開眼睛,天是那么的藍,那么的高:呼吸一口空氣,把肺全部打開,(跟北京的輕度污染相比,這能算是純氧吧?!)無聊的時候隨手揪一朵野花,香味極其的淡,若有若無的……還有什么理由不高興,還有什么理由不輕松?就在這個時候,你拿起身邊的吉他,輕輕地撥弄起來……
小貓:北歐音樂很好,很舒服。
亞洲的音樂環境其實很好,我更喜歡日本的音樂,你可以聽到很多不一樣的聲音,把東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技術精確的MIX在一起的就是日本的音樂人,最近就在收藏不太為人知的一些日本小廠牌的音樂。港臺音樂還是偏于單調了一些,聽來聽去也沒有太大新意。
樸九月:很多人在提到你們的音樂時說到了King of Convenience,他們影響過你們吧?
唐鵬:哈哈,KOC我們也常聽啊,影響難免會有一點兒吧,演出形式上啊,編排上啊什么的。但是說到底,應該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吧,我和小貓都一致認為,其實我們寫的旋律還是帶有了很濃重的中國味兒的,這一聽就應該是中國人寫的英文歌,哈哈。也看到網上有朋友說我們在模仿他們,怎么說呢,你要非這么認為那就這樣吧,哈哈。
其實這樣的Torte Bus只是我們在這個時期的一個形式,說中國點兒那就是一個分身,嘿嘿,好理解么?扔掉電聲樂器我們就是這樣表達我們的想法和感受的,但這一過了電的話,恐怕就不是簡單的民謠了DE?
小貓:很欣賞KOC那種東西,影響肯定是受到了。
樸九月:那么還有沒有別的什么比較喜歡和欣賞的國內外樂隊?
唐鵬:我們有好多喜歡的樂隊啊,這里我先說我的吧。像之前說的RH、KOC,還有Advantage Lucy、JackJohnson,大家的女王Ringo,Cocorise等等等,肯定說不完吧。
小貓:我欣賞的樂隊很多,很多,很多。
樸九月:聽你們音樂的時候倒是常常讓我想起一支來自莢倫的Indie大團Trembling Blue Stars,他們的音樂采用的是男女聲雙主音,你們覺得這對你們今后的音樂創作有沒有什么借鑒作用,會不會嘗試這種男女聲雙主音的形式?
唐鵬:Trembling Blue Stars,我們也聽啊,挺喜歡的,但是男女雙主音的話,不是我們沒考慮到,是實在沒找到!唉……這個恐怕還是要靠緣分吧。
在這里我們也借貴刊誠招一位常居北京,年齡在27歲以下的女主唱,謝謝啦!
樸九月:能不能向《非音樂》的讀者以及你們的樂迷推薦一下近期你們二人各自聽到的好的唱片、讀到的好書以及觀看到的好電影電視?
唐鵬:唱片有Monkey Power的《Pop Songs》,TheTeenagers的《Real ity Check》,NaomiGoro的《Turn,Turn,Turn》,Roise Thomas的《These Friends of Mine》,還有Kathryn WilliamNeill MacColl的《Two》。
書嘛,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1—4》,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庫切的《青春》,還有兩本英文的,Charles Dickens的《Great Expectation》和Campbell與Alastair合著的《The Blair Years》。
電影最近在看《Away From Her》、《Clerk II》、《你給我的夏天》、《Juno》和《Reign Over Me》。
小貓:最近在聽Plus的《Tech Squeeze Box Fakevox》,Melting Holidays的《Cherry Wine》,Capsule的《Phony Phonic》,NaomiGoro的《Bonbon》,Rose Melberg的《Cast Away the Clouds》以及Sucrette的《c’est si Bon》。嗯,除了聽音樂其他時間都去打游戲了……
樸九月:哈哈,你們聽的讀的看的,都和大家的差不多,很多新的專輯我也都在聽。平時你們會接受到特別多的樂迷的回饋信息吧?比如在現場表演時臺下樂迷的反應、收到的電子郵件以及博客上樂迷的評論回復等等,有沒有什么令你們特別激動和開心的?
唐鵬:還真沒有特別多,我想,喜歡我們歌的大多數人,都會比較含蓄、內斂和自省吧,哈哈。現場和博客上倒還有一些,很真誠、溫暖。我們也都不擅長華麗的辭藻,普普通通的就好,喜歡的自然喜歡,不喜歡的也不必強求。大家都是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真讓人高興。
小貓:激動的和開心的地方是真的有人認真地仔細地聽你創造出來的東西,這就像你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一樣。
樸九月:我在聽你們的音樂的時候,比如“Sunday Trip”、“Summer and Winter”特別是在前段時間發行的新EP《You Have Choices,Don’t You》,腦海中總是會浮現很多的頁面,歌曲具有很強的畫面感是否是你們在創作時刻意融進的一種意識?而你們也曾經說過特別想創作小說,歌曲“What if”甚至原本是想寫成劇本的,“WhateverCost lt Takes”的中心句“Common words could write a poem”提到了寫詩,那么你們的音樂將來會和以上提到的這些文學形式相結合嗎?如果是,如何向樂迷們展現這些你們在音樂創作之外的才華呢?
小貓:這個讓唐鵬說吧。
唐鵬,哈哈,言重了言重了,哪里來的什么才華……
嗯,就像剛才你提到的,畫面感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不是特意融入進去的,那是我們的源泉。沒有畫面就會寫不出來東西的吧?反正我們是一直這么認為。還有什么比有畫面感更容易打動人呢?
至于音樂和其他形式相結合的事情,還真沒考慮過,看來你已經走在我們的前面了,哈哈,是個好主意!我們一定認真地商討一下!
樸九月:有一次看你們的博客時曾有一篇專門撰寫“北京地鐵八通線”的日志,并且還曾說將來要做一張名叫“Batong Line”的唱片,這充分展示了你們的“交通工具情結”,想知道這樣的情結在最開始是怎樣產生和被你們自己認識到的呢?
唐鵬:這你也知道啊?!
先聲明一下,說了做“Batong Line”的是在下,暫與小貓同學無關……本人在沒有經過組織明確回復和批準的情況下,擅自發表了以上個人言論,在此我要向大家道歉!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交通情結的事情大概是06年被我們發現的,哈哈。之前我們的樂隊叫做Milky Subway,那個名字是03年我和小貓在吉野家吃牛肉飯的時候定的。當時想著是地下的銀河,地下在英文里可不是有個詞綴叫Sub么,本來是說Milky Way,然后插進去一個Sub。結果就變牛奶地鐵了……就這樣,不經意的種子被徹底埋下了。
然后我們都喜歡坐地鐵,能坐公交的不坐公交,就像之前我從東直門去朝陽門上班,明明可以坐44,但我就愿意花3塊錢坐個地鐵。當然,我說的喜歡,是指人不多的情況。除了地鐵,就是巴士,尤其是車上就一兩個人的巴士。
每次到一個新的城市,放下行李,我就愿意先找一趟環線的公車,跳上去,從起點坐到終點(記得帶上CD機啊)。還有晚上在城市里坐車,尤其是晚班車的時候,一定要嘗試下Lali Puna,這個是小貓告訴我的,嗯,跟著車廂搖晃,真的很迷幻。
樸九月:那除了巴士、地鐵這樣的交通工具外,像飛機、輪船以及春運時期的火車,你們是否也有些特殊的感情和自我認識呢?
唐鵬:除了這兩個以外,飛機是經常坐,但是還真沒擦出火花來。輪船就小時候沿長江跑過一回,現在都不記得了。火車……我知道什么叫買了票卻上不了車,什么叫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小貓:很久以前,有一次我跟TP身背木吉他、話筒、調音臺、麥架、各種線,以及換洗衣物,等等東西,擠一列每個小站都會停靠的慢車去另一個城市錄東西。
樸九月:“先生小姐”是怎樣的一個獨立音樂廠牌?你們的制作人是以前達達樂隊的吉他手吳濤,在吳濤效力于達達時為樂隊創作的音樂大多偏靠英式搖滾,而現在你們的音樂則是相對而言較舒緩和安靜的民謠曲風,你們和吳濤在唱片的制作過程中是怎樣把這些矛盾磨合的?有沒有什么特別難忘的事情發生?
唐鵬:“先生小姐”是一個很和諧的獨立音樂廠牌,大家關系都特好,很融洽,很和諧。吳濤大人么,吳濤大人是一個很靠譜,很認真,很負責的制作人,哈哈,真可謂我們的良師益友啊!其實整個過程中沒有什么矛盾吧,磨合期很短,很平穩地就度過了。雖然表面上他是偏英式,可說到頭,什么形式那都是虛的吧,不管英式還是民謠,我們的目的都是要好的旋律。一旦旋律出來了,怎么編配那就是需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從某種方面來說,我們不但不相互排斥,甚至還有點兒互補的味道。特別難忘的事情倒想不太出來呢。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開始,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結束,這是對我們整個過程的最精確描述,哈哈。
小貓:先生小姐是一個專業的音樂廠牌,所謂專業,就是以音樂為第一目的。跟吳濤,好像基本沒有什么矛盾磨合什么的,當時錄音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賞的過程,這個跟曾經做過什么風格的音樂沒有太大關系,吳濤是個非常專業非常出色的制作人。我最難忘的是劉叔叔講故事,和王小虎的到來和離去。
樸九月:你們兩張專輯的唱片封面設計都特別有特色也特別優秀,是你們自己設計制作的嗎7今后在唱片制作上仍舊會注重這一點吧?
唐鵬:謝謝你的認可,哈哈。不不不,這可不是我們的設計,我們可還差得很遠,自己寫,自己唱,自己錄,自己制作,自己設計,哇塞,國內只有少數幾個頂尖藝人才行的吧,難望其項背啊!
我們的工作就只有寫歌和錄音,其他的事情自然都有專業人士操刀相助了,哈哈。
所以在這里首先要嚴重感謝Psycho同志!第一張的所有設計幾乎都是出自他手下,恩,很清新,很自然。第二張的設計呢,其實是我提供了我家愛犬唐唐(不幸被人拐走,至今未歸)的正面藝術照一張,然后由dday同志做了下平面設計。
樸九月:在我們的《非音樂》雜志上有一個唱片封套賞析的特色欄目,目的是想通過漂亮的唱片外表吸引樂迷進入到音樂當中去,我覺得你們的唱片在這一點上就做得特別出色,在這一點上有沒有什么要具體說的呢?今后在唱片制作上仍舊會注重這一點吧?
小貓:有一位很出色的塞同學幫我們做的,非常出色。以后也會出色。
樸九月:在新EP《You Have Choices,Don’t You?》當中,我聽到你們加進了新的樂器:小號,今后你們的音樂在樂器的編配上會不會愈加豐滿起來,加進更多的樂器或者會使用到電子音效?
唐鵬:喔,對,小號。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更多樂器的使用和音效啊什么的,不過還是得看歌曲具體的意境和編排吧。所有的東西肯定不能是為了加而加,都是為了突出歌曲的某方面的感覺,或者是更好地詮釋我們想表達的意思。之前第一張EP也有加Kazoo啊什么的,希望每個階段都能有一些進步。
小貓:管樂很好聽啊,以后的事情誰能預料呢。
樸九月:最后向你們的樂迷說說你們接下去的計劃吧?同時也向我們《非音樂》的讀者說幾句祝福的話。
唐鵬:接下去的計劃就是年中發行這張名為《You Have Choices,Don’t You?》的EP吧。之后或者之前有沒什么演出那還是要看“先生小姐”的安排了。再然后,我們就沒什么特別的計劃了,過生活不容易,男人嘛!壓力大!哈哈哈,開個小玩笑,不過我們真沒什么計劃,根據實際情況來吧。
《非音樂》我期期都買,不錯不錯,會繼續支持!也祝所有《非音樂》的讀者們,天天開心,再有就是身體健康,這個才是最關鍵的!
樸九月:非常感謝你們接受《非音樂》雜志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