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such是史上最負盛名的世界/民族音樂的廠牌之一,而由其一直所倡導的Explorer探險家系列則更是直接成為并代表了原生態民族音樂的最佳典范,通常,這些音樂一般都是選擇在各地的民俗音樂節以及藝術節的現場來進行錄音,可是因為限于年代、設備和器材等硬件設施的不足,因此這些錄音有不少都是mono音軌,不過,這些缺陷都絲毫沒有損害到唱片本身的經典純度。
近幾年來,Nonesuch針對90年代初期所出版發行的一批cD被外界紛紛普遍指責音量小雜音多的缺點,又重新拿出了一部分資金及其相應的設備,并針對Explorer系列的部分珍貴錄音又重新進行了再版。據悉,這次大刀闊斧的再版行動直接導致了一套總共92張Explorer系列cD的重獲新生。這次,Nonesuch將再版工作的矛頭核心主要指向了原始錄音的數碼縮混之上,以求達到最令人滿意的聲音效果。但是即便是這樣,Nonesuch旗下這批新版的92張Explorer非凡探險系列也未能包括上Explorer系列的全部錄音,可見,連Nonesuch自己本身對于眼前這份既龐大又厚重的錄音財產都似乎有些難以理清頭緒。
縱觀全覽Nonesuch的大部分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并且深有體會地感觸到,將“非凡探險的先驅者”這一稱號為其加冕至頂是一點也不為過的事情,因為在全球范圍內都極其難覓的稀罕聲音資料,在Normsuch這里卻儼然可以輕易地被我們找到和挖出,在這其中,自然就包括著那些讓我們只是曾經一時耳聞聽途、但卻一直未曾目睹謀面的邊緣意態聲景,例如加勒比地區的傳統黑人靈歌、在基督教影響之下所創作出來的民謠歌曲、以群體打擊樂、祭祀或婚禮等儀式性的音樂和歌曲為主的東非民族音樂、伊斯蘭馬格里布地區樂器形態異常豐富的西非民族音樂、來自東歐之國保加利亞的民間傳統音樂、宮田耕八郎的尺八經典曲目演奏、日本的歌舞妓、能樂以及箏樂、發跡于西印度群島和中美洲地區的世外民族之聲、加納古代的原始儀禮音樂、津巴布韋的安比拉音樂和聲樂(安比拉——南部非洲的代表性樂器,俗稱“手指鋼琴”。安比拉音樂被認為具有類似西方簡約主義音樂的特性,它也一直是世界音樂范疇里的熱門話題之一)、夾雜了禮花煙火聲響的墨西哥南部地區草根音樂、與北印度古典音樂相比更加純粹的南印度音樂(又稱卡納提克音樂)、南美洲北部地區的黑人/黑奴音樂、巴基斯坦的Qawwali(隸屬于印度斯坦——伊斯蘭蘇菲派的一種音樂形態,同時這也是當今頗受矚目的音樂文化遺產之一)、加勒此地區的“雷鬼”音樂……
除了上述這些以外,還有來自伊朗的波斯古典曲、土耳其的罕見原始民歌、保加利亞民族女聲的本真合唱/經典和聲、西藏著名寺院Gyuto中的誦經表演、努比亞的烏德音樂、位于印尼諸島中西部的爪瓦宮廷之聲、無比珍奇的巴哈馬歌謠、巴厘島的甘美蘭音樂和克恰克舞蹈、印尼皮影和皮革傀儡戲、肯尼亞與坦桑尼亞的原始部落狂歡音樂、不明地區的巫術現場、東非大裂谷腹地的彈丸之國——布隆迪的民族音樂集錦、以喉音方式發聲的西藏密宗誦經、藏傳佛教的大法會錄音……當然,Nonesuch的出品范圍及其涉及到的音樂種類形態早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我們那業已枯萎低垂、漸漸步入了更年期的想像力,至于那些未被采伐出來的鮮活靈音乃至罕跡樂種,還有待于留心之人去做進一步的努力和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