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福建經濟發展方式中,外貿依存度超過60%,出口依存度超過40%。整體上看,福建的外貿依存度偏高,易受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而自去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繼而引發全球經濟放緩,直接導致了國際市場商品需求減弱。眾多不利因素陰霾下的福建外貿,這個曾經帶給福建巨大榮耀的板塊還能獨善其身么?
瑞士銀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席蔡洪平在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曾指出:“我們不要把中國的經濟問題和美國掛鉤太多。我認為,中國是一個經濟結構非常堅固的國家,具有龐大的市場和需求,同時也有資源。這個時候,美國反而給我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作為一個二元經濟國家,我們的確擁有龐大的市場和需求,因此以擴大內需來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抵御外部諸多不確定風險。
同時,全國大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吳曉靈也表示,美國金融動蕩將對美國實體經濟產生一定影響,經濟增長步伐將有所放緩。由于美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因此美國經濟減速將給全球文體經濟帶來影響。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需要主動抓住機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過多依靠外需轉向更多依靠內需。
專家為外貿企業的出路指出了良方,當然,擴大內需、減少對歐美國家雙邊貿易來規避風險,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徹底回到改革開放前,國際貿易依然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注意到,這次金融危機并沒有波及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拉美國家。2007年,我國與拉美地區的貿易額就突破了1000億美元,增長46.2%。中國貿促會國際聯絡部部長隋建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中國(與)拉美間市場需求空間很大,貿易互補性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增進與拉美間的雙邊貿易便成了福建現階段擴大內需之余的另一發展方向。
回首福建經濟,我們看到當前發展方式出現了明顯的失衡,經濟增長過份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2007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4321.74億元,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8.1%。如今,我們探討外貿的抉擇,就是想更明晰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采納的發展方式,而這種方式對于福建來說是更平衡、更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