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暴跌用砸錢和減銳的方法救市都不是對癥下藥,當務之急是要進行制度性反思,而解決大小非問題才是穩定中國資本市場的首要因素。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看著A股跟隨周邊市場墜向無盡深淵,卻終于絕處逢生。金融海嘯風聲鶴唳,A股也難獨善其身,危急時刻中央政府9月18日晚間打出了最強的“救市組合拳”,接連公布三大措施——證券交易印花稅改為單邊征收,稅率保持1‰;匯金公司增持工行、中行、建行三家銀行的股票;國資委宣布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股票。中國證監會官員亦發表講話,強調要維持股市穩定。
9月18日上午,在國務院辦公廳的安排下,銀監會、證監會、財政部、發改委、國資委等部門的主要領導曾就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及證券市場面臨的問題召開緊急會議,會議內容還提請國務院審議。
9月19日一早,滬指高開9%,隨后成交量急劇放大,千股齊封漲停,而難得一見的是指數也牢牢封死漲停。這~天的盤面最簡單,無需盯著看。至下午收盤時止,滬指報收2075.06,點,漲9.45%;深成指報收7151.73點,漲8.97%;兩市合計成交超過670億,A股全部漲停,創造中國股市歷史紀錄。
不少分析人士都判斷認為,此次組合拳救市的出臺時機總體迎合了市場期盼,為維持市場穩定、提振投資者信心起到積極作用。國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湯小生認為:“三大利好同時出臺,表明在證監會持續建制治市進程中,財政部、國資委等各大部委開始攜手救市。”
而證監會一位內部人士則透露:“政策是逼出來的!”據了解,關于單邊征收印花稅的消息,相關部門一些內部人士亦表示驚訝。據財政部的內部人士透露,此前一段時間他們并沒有開會研討此事,而在今年4月24日調整印花稅前,還征求過各方意見,此次卻來了一個突然,這無疑是高層推動的。
事實上,9月18日下午已有些許跡象“走漏風聲”。當天下午有一個大型金融論壇在京召開,一位參加論壇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計劃有發言任務的幾大銀行高管集體缺席,原因據稱是高層迅速召集各大金融部門負責人商量應對危機的對策。
值得關注的是,比較998點時的救市措施,當前高層動用的救市力量并不相同。998點時,是證監會動用系統內資金,如基金、券商、保險資金出手;此次,高層采取的主力卻是匯金和中央企業的力量,思路不同,可能意味著幕后總指揮的不同。
對于單邊征收印花稅,湯小生指出,其象征性意義大于實際效應。在他看來,提高印花稅一定遏制牛市,而降低印花稅只是扭轉熊市的必要條件,未必能改變當前弱勢。
近幾個月以來,滬深兩市成交金額一直維持在400億元左右的低迷狀態,上周二滬深兩市曾分別出現成交234億和103億元的交易“地量”,換手率低于0.7%,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匯金與國資委準備充分
相對于單邊征收印花稅的象征性政策而言,匯金公司直接入市購買旗下的工行、中行和建行等大盤銀行股起到了類似平準基金托市的作用,屬重大利好。在國信證券看來,由于銀行板塊的市值權重很大,一旦該板塊的底部因為匯金入市而確立,則大盤指數在1800點成為階段性底部就可以基本確定,市場圍繞該“基點”展開反彈的可能性較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匯金內部人士表示,匯金動用入市的資金將最多能達到2000億元。此外,由于國資委鼓勵央企增持和回購股份,將使得政府救市的行為開始大面積鋪開,有望逐步扭轉市場信心和確立估值體系。
而針對地方國企增持、回購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問題,在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地方企業改革處的牽頭下,已經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此文件幾經修改、完善,現已會簽完畢,近期已報至國資委辦公廳等待下發公布。
國資委產權管理局股權處一位官員近期對外表示,國資委的表態,實際上是對部分央企在前一段時間開始增持股票作出的積極回應。這位官員同時透露,從國資委內部看,現在增持,一是因為許多央企價值低估,此時出手回購,等于發出一個積極信號,即公司股票進入價值底線,投資者信心到了重拾階段;第二方面,國資委既擔心央企的股權過度分散,也擔心在股市低迷的狀態下,外資乘機大量購買中資企業股票,對于央企而言,一些核心企業是必須控股的。
在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上,有過幾次政府管理層出臺相關政策防止股市大跌的故事,效果卻不盡相同。早在1994年7月30日,證監會面對市場低迷,即宣布三項“救市”措施,分別為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采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范圍。這促發了上證指數從333點跳空高開,一個月后漲到1000點之上。
1999年5月19日,證監會召集全國券商討論國務院有意發展證券市場的意見,推出了“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等政策建議。這造就了著名的“5·19”行情,上證指數在30個交易日內上漲64%。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由此引發“6·24”井噴,不過次日即見頂同落,繼續漫長“熊途”。
2004年2月2日,“國九條”出臺,正處于反彈途中的股指越過2003年高點1650點繼續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見頂,隨后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在K線圖上銘刻出耳熟能詳的998點。
2005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創造了此后兩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不過,目前業界普遍對于這輪行情究竟能持續多久,按照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的計算,三大舉措出臺后,未來A股有望回升至2500點。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的估計則更為樂觀,他認為,這幾項措施的出臺將使上證指數回升到3000點。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對于此次政府的救市行為并不認可。他認為,中國股市暴跌用砸錢和減稅的方法救市都不是對癥下藥,當務之急是要進行制度性反思,而解決大小非問題才是穩定中國資本市場的首要因素。
而國泰基金人士認為,即便三大利好同時出臺,市場仍不排除震蕩和反復的可能,他們期望宏觀經濟政策和針對資本市場的政策有一個可期待的連續性,以有利于市場信心的不斷積累,形成一個信心恢復的拐點。
從管理層由印花稅入手來看,此次救市是專門針對股市而來的,而不是針對經濟的措施。因此,對股市短期能夠起到提振的作用,長期來看還需要看針對經濟的政策能否出臺并起到適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