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08“一村一品”國際研討會在江蘇常州溧陽舉行。“一村一品”國際研討會已在日本、中國陜西、泰國、馬來西亞連續舉辦了四屆,今年“一村一品”國際研討會是繼2005年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區舉辦以來第二次在中國舉辦。
這次研討會由江蘇省政府、農業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日本大分“一村一品”國際交流推進會主辦,溧陽市政府承辦。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與江蘇省省長羅志軍啟動開幕式。柬埔寨副首相索安,蒙古國副總理恩赫包勒德,日本國前首相村山富士,日本“一村一品”國際交流推進會理事長平松守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季允石,中國農業部副部長牛盾等在“一村一品”高層論壇發表演講。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445名政要、工商人士以及學術界代表出席論壇。
本次研討會的全體代表在經過專題討論后達成以下共識:環境共生,即2008“一村一品”國際研討會天目湖共識,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基于地區資源稟賦而發展的“一村一品”運動,應融入生態環境,堅持與環境共生、正確處理人口與資源和環境之間的關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按照“減量、再利用、循環”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
研討會期間還舉辦了“一村一品”優秀成果展覽,并頒發了“一村一品”運動促進獎。平松守彥理事長和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陸明等領導為“一村一品”優秀成果展覽開幕剪彩。
“一村一品”各國都青睞
運用“一村一品”發展農村經濟的這一模式和理念,由日本大分縣走向世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并接納。“一村一品”運動在平松守彥先生不遺余力的推動下,已推廣到世界30多個國家,成為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好辦法。
目前,“一村一品”運動已經擴展到中國、韓國、蒙古、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老撾、斯里蘭卡等很多亞洲國家,也擴展到了非洲的馬拉維和突尼斯以及巴西和南美地區。
在柬埔寨,“一村一品”運動由首相洪森擔任主席親自領導,通過利用本地資源、技術與人才使勞動力得以優化,深化經濟變革與減少貧困。“一村一品”理念增強了農民對利用當地技術、資源獲得收益的自信心。運用“一村一品”的經驗,吳哥窟附近正在建造一個迷你柬埔寨來展示23個省的產品,文化、歷史與視覺影像。
日本“一村一品”國際交流推進會理事長平松守彥說,20世紀,很多大國不顧一切,利用從經濟實力運行中獲得的硬實力手段爭取實現高度現代化。21世紀,發展的主流已經轉向“區域授權”,來縮小城區與鄉村之間的經濟差距。人類發展也進入新階段,即解決各種教育、醫療、貧困和性別差異的問題,重點放在使個人的潛力最大化。“一村一品”運動的最終目標是人力資源的開發,因為人類是創造各種價值的源泉。他們既是生產者,同時又是受益者,
根據這一看法,平松認為,未來的世界將會從目前國家間經濟發展競爭的時代轉變到超越國界促進人類發展國際合作的時代。作為消除農村地區貧困的一個對策,“一村一品”運動的擴展與地方化,將發展到一個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全球化社區特色的新階段。平松說,在燦爛的21世紀,一個“全球化的社區”將得以實現。
“一村一品”友誼的紐帶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對研討會給予了更大期望,他認為“一村一品”運動將有助于促進扶持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成為鄉村發展的驅動力。通過在世界范圍內對這一運動進行超越國界與區域界限的推廣,為營造世界和平所建立的堅實紐帶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研討會期間,柬埔寨副首相索安在和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會面時表示,柬埔寨和中國人民有著傳統友誼,此次來溧陽參加研討會,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一村一品”在日本的成功,在中國的成功,說明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下,不同的國家都可以從推進“一村一品”運動中獲益,說明發展農村經濟沒有干第一律的模式。
鄭萬通說,本屆研討會以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推動“一村一品”運動的創新、促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共嬴和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一主旨,對于加快發展區域性特色經濟、消除農村貧困現象、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國家外國專家局季允石局長說,“一村一品”運動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受到了世界各國的矚目。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運用一村一品的理念,結合當地特點,創造性地將這些經驗應用到當地農村建設中,形成了如“一鄉一品”、“一村一業”、“一街一景”等特色經濟,在發展鄉鎮企業、開發旅游、繁榮文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今,“一村一品”運動已經成為連接亞洲國家和其他國家人民之間的一根紐帶,促進著相互之間的友誼、交流與合作。
2005年,平松守彥先生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一村一品”碩果累累
1982年平松守彥先生以大分縣知事身份訪華,并在上海演講,介紹“一村一品”在大分的經驗和成果。時隔26年,“一村一品”的模式和理念已經在中國20多個省市的廣大農村得以推廣應用。
農業部“一村一品”辦公室副主任黃連貴介紹說,2007年全國開展“一村一品”的專業村達到4.3萬個,比2006年增長4.8%,占行政村總數的6.8%,其中8512個村建立了龍頭企業;經濟總收入達1.2萬億元,創匯15.3億美元。開展“一村一品”的特點,一是主導產業突出,形成特色產業,專業村主導產業占56.7%;二是區域特色顯現,形成優勢產業帶,西部就有1.1萬個村;三是品牌效應顯著,提升了農產品知名度,4600個村成為綠色食品生產村;四是經營效益好;五是農民收入增加,專業村人均收入達到5700元。
農業部副部長牛盾在高層論壇演講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推進“一村一品”發展要重點把握三個環節:一是注重品牌打造。在培育主導產業和開發特色產品的基礎上,突出品牌打造,提升產品內在品質,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一村一品”品牌。二是注重人才培養。進一步激發農民的自強自立意識,培養農民團結協作精神,引導農民積極自主創業,培養一大批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科技帶頭人和會經營、懂管理、善營銷的農村能人。三是注重組織培育。支持“一村一品”專業村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組織農民發展生產、開拓市場,提高“一村一品”的商品率。強化“一村一”品各經營主體間的利益聯結關系,增強“一村一品”發展活力。
“一村一品”助溧陽騰飛
“一村一品”國際研討會首次在溧陽這個縣級小城市召開,引來人們的熱議和關切的目光。其實,溧陽白茶已專供北京人民大會堂,數百公斤的巨型南瓜,三兩多重的紅草莓,貴妃雞蛋、天鵝肉等特色產品都出自溧陽的農民之手,這一切要歸功于發展特色地方經濟的“一村一品”理念所賜。
溧陽市長韓立明說,溧陽市的“一村一品”運動鍛造出市域“大品”,即天目湖品牌。全市冠“天目湖”品牌產品有10大類多達60余個品種,形成的生態旅游收入39.45億元。全市有“一村一品”專業村105個,“一村一品”專業園107個,形成了三個產業精品。2007年因發展“一村一品”使溧陽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10元,占當年增收數的20%。
溧陽市委書記高清說,發展“一村一品”,把資源變產品,變商品、變名品,看似是不斷疊加的過程,其秘訣卻是做“減”法,從原來樣樣搞、人人搞,到現在讓有實力的人搞,搞出最令人驕傲的好品種、好品質,好品牌,“質”高而不是“量”多,做大了產業,振興一方經濟,拉大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空間,達到加法甚至乘法效應。農民人均收入2007年為8040元,今年將達9000元以上。
作為“一村一品”運動的發起人,平松守彥先生曾三次來到溧陽,對溧陽“一村一品”的生動實踐也給予了高度的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