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運動是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先生首先倡導發展起來的。他倡導的理念是,一個村子的農民,要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精品,打入國內外市場。
大分縣山多地少,自然條件比較差。在一村一品理念的推動下,當地農民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農產品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經過艱苦奮斗,開拓了國內外市場,發展了地方經濟,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培養了一批產業化帶頭人。一村一品運動給大分縣的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使一個偏僻的山區發展成為一個生活舒適、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國際化都市,成為農村發展繁榮、農業科技進步、農民脫貧致富的典范。
一村一品運動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受到了世界各國的矚目。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運用一村一品的理念,結合當地特點,創造性地將這些經驗應用到當地農村建設中,形成了如“一鄉一品”、“一村一業”、“一街一景”等特色經濟,在發展鄉鎮企業,開發旅游、繁榮文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今,一村一品運動已經成為連接亞洲國家和其他國家人民之間的一根紐帶,促進著相互之間的友誼、交流與合作。
平松守彥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83年,他首次將一村一品運動的經驗介紹到中國。此后,他多次來華指導一村一品工作,熱情接待到日本參觀,學習和培訓的中方人員。經過雙方不懈努力,一村一品工作在我國開始受到重視。并迅速推廣開來。2002年,陜西省、江西省與大分縣簽署人才交流合作協議,國家外專局分批組織中國專業人員到大分縣學習一村一品運動模式。2005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農業部、國家外專局和日本大分縣“一村一品”國際交流推進協會在陜西舉辦了“一村一品國際研討會”,會議對我國一些地區開展一村一品工作,推動農村特色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的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農業部專門成立了發展一村一品辦公室,指導全國的一村一品工作。各地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和措施,學習借鑒一村一品經驗,積極發展特色產品,培育龍頭企業,拓展產品市場,成立農協組織,建立示范基地。
國家外專局配合農業部門,組織實施“一村一品引智項目”,積極開展一村一品工作的國內外培訓,同時還提出了“千村引智示范項目”,即在“十一五”期間,在全國1000個左右的行政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示范推廣應用成熟的農業引智新成果,包括農業新品種、種植養殖新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和農業環保、生產管理技術等。“千村引智示范項目”實施以來,眾多優秀的農業引智成果惠及到億萬農民,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實踐證明,一村一品工作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引領農民奔小康的一個重要途徑。
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圍繞《決定》提出的各項任務,國家外專局將繼續按照“以我為主、按需引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方針,根據農業發展的需要,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引智工作,支持農業科研、推廣和管理部門積極聘請外國專家,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引智成果的應用和普及,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海外人才和智力支持。
堅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減少貧富差距,是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大課題和挑戰。引智工作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促進國際之間的人才交流,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農業科學發展的經驗,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謀求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推動建設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