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天,在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欄目,再度“火爆”了一位名叫錢文忠的上海復旦大學教授,他講述的是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十二講播出不久,錢文忠的風采和口才便使全國上千萬觀眾記住了這個學識淵博的年輕學者,也讓他成為全國熟知的名副其實的“明星教授”。
其實,早在十年前,學術(shù)界就已經(jīng)對他給予了高度關(guān)注和贊譽。最先介紹推薦錢文忠是在1999年7月,名為《香港書評》的一本刊物上,以專輯重點推介錢文忠,標題是:錢文忠——中國學界的希望。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大陸學界興起一陣陳寅恪熱,很多人感嘆像這樣的人物現(xiàn)在的時代很難再出現(xiàn)了。去年底錢鐘書仙逝,同樣的感嘆再次發(fā)出。但現(xiàn)在有了錢文忠這樣的青年才俊,頓時令人覺得中國學界還是有希望的。”

被季羨林贊譽為“語言天才小子”
在北京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記者如約來到他下榻的酒店進行了采訪。寒暄過后,記者便開門見山地求證,您是否如傳說的那樣,精通英、法、德、日、荷蘭語、西班牙語、梵文、巴利文、阿委斯塔語、古伊朗語、古藏語、闐語和吐火羅語等十幾種語言,您又是如何掌握的?錢文忠聽后微微笑言,這些語言基本上的確都學過和掌握了,但說實在的有的也不是很熟練,因為它只是做學術(shù)研究需要的。至于是如何掌握它的,那就是死記硬背,沒其他捷徑可走。季羨林先生說過,學語言,要最聰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
錢文忠出生于上海,高中就讀于華東師大一附中。錢文忠說,對梵文最早的接觸和興趣,首先應感謝附中的歷史老師郝陵生先生,他最早聽說“梵文”、“印度學”、“季羨林先生”都是在郝老師的課堂上。從高二開始,錢文忠就一直跟季羨林先生聯(lián)系,向季先生表示自己對梵文有興趣,想跟季先生學梵文。當時季羨林先生72歲,是北京大學主管文科的副校長,識才愛才的季先生親筆回信給予鼓勵,這使得錢文忠非常感動。1984年,錢文忠以外語類文科全國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北大。兩人之間的通信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季老決定恢復招收梵文、巴利文本科生。
季羨林在“文革”前的上世紀60年代初期只招收過一次梵文班,之后就中斷了。在錢文忠入學后不久,季先生就在北大東語系開辦了一個梵文班,一共招收了8個學生。后來,這8個學生中途或改行或出國,目前堅持到底的只剩下錢文忠一人。
錢文忠說,他學梵文是因為覺得這門語言很神秘,就像密碼一樣,當它的意思你搞懂后,你會很快樂,此時的感受很奇妙,無法用語言表述。事實上,當年風華正茂的錢文忠不但聰明,而且專注。18歲時就在名師指點熏染下,寫就了一篇很有分量的學術(shù)文章《試論馬鳴〈佛本行經(jīng)〉》。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文化學系,主修印度學,輔修伊朗學、藏學。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譯作有《唐代密宗》、《道·學·政——論儒家知識分子》、《繪畫與表演》(合譯);編集各類文集及古籍校理十余種,發(fā)表各類文章一百余篇。
季先生曾夸贊他,“這小東西,是我50年教學生涯遇到過的最具語言天才的人”。
選擇做學問出于家族的教養(yǎng)
吳越錢氏,是中國數(shù)得上的名門望族。名貫寰宇的錢穆、錢鐘書、錢三強、錢偉長都出自這個家族,如今,又出了一個年輕的錢文忠。記者向他求證是否屬實,他說,確實是一個族譜的,在血緣上有關(guān)系,但錢穆先生他根本就沒見過,錢穆在臺灣,去世也在臺灣;錢鐘書先生是見過的,作為他們的晚輩,跟他們的關(guān)系,也就是一般年輕人和一個大學者的關(guān)系,自己主要也是通過長輩們的書來了解他們。他選擇做學問主要是一種家族的氛圍,或者說一種家族的教養(yǎng),比如對學問要尊重。錢文忠說他從小就不會按照財富多少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但他會根據(jù)一個人的知識多少來決定對他的尊重程度。
當記者問他有沒有想成為自己前輩或恩師季先生那樣的學術(shù)大師,甚至是超越時,錢文忠沉思了片刻,鄭重地回答說,不是每一代都能出“大師”的,“大師”是讓人從內(nèi)心“心悅誠服”的人。像季先生這樣的人,像古代的屈原、李白及國外的莎士比亞等此類人物多少年才可以出一個呀。事實上,他們的成就有些方面任何人都難以超越。這些巔峰級人物,你不要想著去超越他,只要努力去做好自己應當做的事情就是在進步。比如李白和屈原是兩座高峰,但不能說誰能夠包含誰,誰比誰更厲害,這樣的人物是不能去做比較的。
談到恩師季羨林,錢文忠說季先生對自己恩重如山,他們有著祖孫般的感情。追隨恩師是自己一生中最珍貴的一段人生履歷。在每年恩師的生日時他都會登門恭行叩拜大禮。他表示能夠有幸進入季羨林先生門生弟子之列,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運。
錢文忠還對記者透露了一個信息,目前他正在籌劃另一個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是講他的老師季羨林先生的,準備播講12集。季先生對此表示同意,但是也對他提了三個字的要求:別夸大!錢文忠表示,一定如實地把一個國學大師的真實風貌展示出來,因為錢文忠從十六七歲開始就和季先生通信,然后成為他的門生,一直追隨季先生,這使得他比別人更多地了解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