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8年,在中華民族備受侵略者剝蝕前途未卜的時候,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成立了。也許成立之初,沒有人能夠預想到,她會成為后來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最早的發祥地;110年后的今天,北京大學已經發揚棄舊圖新的改革風格,作為現代學術的研究中心,氣宇軒昂地走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這一宏圖偉業的道路上。
2008年中國即將舉辦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大學也在這一時刻迎來了110周歲的生日。今日的北大,已經將自身立足于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在各領域起引領作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充分體現了北京大學的一貫傳統和精神氣脈。在211工程、985工程國家重點扶持下,北大把建設一流的教師隊伍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全校目前已經擁有兩院院士和第三世界國家院士57人。北大還特別注重海外人才的引進,自2000年以來,北大聘任的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中,海外歸國人才的比例高達39.9%。北大于2003年啟動的新一輪師資人事制度改革也為學校吸引更多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4年至今,北大已經成功招聘了包括3名院士、18名長江學者和23名文科教授在內的學科著名學者;與此同時,北京大學也不遺余力地為教師提供出國研修機會,致力于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的工作。青年教師在晉升副教授之前,出國進修的比例高達80%以上,這在國內高校中是罕見的。
不知不覺中,北京大學已經從一個單純的學術殿堂成長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最近的十年來,北京大學接待的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約有50人,每年接待的校際交流代表團的數量多達200。最近的十年來,一共有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數以萬計的留學生先后來北大學習,而僅2007年北大派出的長短期校際交換學生就有175人。這些數字都明確地告訴世人,北京大學正在與中國一道,凝聚越來越多來自世界的目光。
優秀的學府之間往往存在著辦學思想的相似之處,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世界級頂尖學府美國的耶魯大學,我們會明顯感受到那里“創新性思維”的彰顯;在北大,同樣也有著鼓勵創新、重視實踐的傳統。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舉辦的國際基因工程機械大賽上,14名北大同學組成的代表隊一舉奪冠;同樣是在美國,3名來自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的本科生憑借獨到的思維和優秀的團隊合作,擊敗了來自全世界12個國家組成的949支團隊,在第23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團體特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國公開賽水中機器人項目的全部金牌也被北大功夫代表隊如探囊取寶般網羅懷中。所有的這些比賽,不僅在講述著北大學生為學校爭得的榮譽,也在展示著北大的創新與活力。
歷史告訴未來,在慶祝北大建校110周年之際,我們不僅要看到多年來與中國現代化進程共同成長的北大所保留的可貴的精神,更要銘記歷史、國家和民族賦予北大未來的重任。祝福北大,在未來的歲月中懷抱光榮,傳承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