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對引進國外智力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促進了引智工作的發展。五年來的引智工作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面對這些特點,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和國際人才競爭,給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要取得人才競爭的主動權,就必須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進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環境和政策優勢。”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指明了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地位和決定性作用,豐富和發展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為貫徹人才強國戰略指明了方向。作為國家引智部門來說,必須認清新形勢下引智工作面臨的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和國際人才競爭中,以強烈的進取精神承擔起引智工作的歷史使命。
利用國際國內兩種人才資源,做到自主培養開發人才和引進海外人才并重。重視利用國際國內兩種人才資源,服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滿足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善于利用國內國外兩種人才資源,堅持自主培養開發和引進海外人才并重。在立足國內進行人才資源開發、自力更生培養人才的同時,加大引進人才、引進智力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吸引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尤其是要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緊缺人才。
積極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和文明成果是引智工作的重要方面。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我們要樹立寬廣的世界眼光,全面觀察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等發展大勢,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借鑒各國人民在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創造的有益成果和經驗,絕不能閉關自守、夜郎自大。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注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堅持“以我為主、按需引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方針。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引智工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黨中央確定了“以我為主、按需引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引進人才和智力方針。這就要求我們大力提高引智工作的水平,把著眼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強產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上。要抓住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引進人才要緊貼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急需,適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避免盲目引進和重復引進;要依托國家重大人才培養計劃、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科研基地、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項目,重點引進高新技術、金融、法律、貿易、管理等方面的高級人才以及基礎研究方面的緊缺人才;要借鑒發達國家人才資源開發的有益經驗,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拘一格的引進機制。在派出培訓方面,要認真貫徹落實“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更有成效”的方針,堅持“少而精、突出重點、從嚴掌握、擇優安排”的原則,重點抓好黨政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引進人才環境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對引智工作的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明確新形勢下引智工作的創新方向,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引進人才,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要高度關注引進人才環境建設,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完善海外人才來華工作的法律法規,保護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的合法權益,健全對海外人才的激勵保障機制。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專家,做好為專家服務的工作是引智工作落實以人為本理念、調動和發揮外國專家聰明才智的關鍵。做外國專家工作要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要無微不至地關心老專家的生活,發現和樹立新的外國專家典型,使支持中國人民改革和建設事業的外國專家隊伍長盛不衰。數十萬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是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也是我們發展對外關系的重要橋梁與紐帶。各級政府外國專家主管部門要成為“外國專家之家”,加強對外國專家的服務,進一步轉變職能、改善管理、優化環境、做好工作,充分開發和利用國外智力資源,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世界作出新貢獻。
(本文作者:國家外國專家局黨組書記、局長。原載《求是》雜志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