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張鴻懿整理/南風
在生活中我們常說,喜歡唱歌的人大多心情開朗,不輕易生病。在科學上,這其實是有依據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都有相應適合的音樂,在科學家眼中,從古典音樂到現代流派,從輕音樂到嘻哈和搖滾,任何不同類型的樂曲都有著不同的“治療功用”。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也是目前最新流行的“音樂養生療法”。
那是什么?
音樂養生療法(music therapy),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系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是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途徑來治療疾病。
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生理上的反應。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能使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生共振,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
科學家認為,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可以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另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們的精神。同時有助于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

追尋心靈共振之音
音樂應根據病人的不同因人而異地有所選擇。合適的音樂治療,常可取得很好的療效。
1,憂郁的病人宜聽“憂郁感”的音樂。不管是“悲痛”的“圓舞曲”還是其他有憂郁成分的樂曲,都是具有美感的。當病人的心靈接受了這些樂曲的“美感”的沐浴之后,很自然會慢慢消去心中的憂郁。這是最科學、也是最易見效的方法。
2,性情急躁的病人宜聽節奏慢、讓人思考的樂曲。這可以調整心緒,克服急躁情緒,如一些古典交響樂曲中的慢板部分為好。
3,悲觀、消極的病人宜多聽宏偉、粗獷和令人振奮的音樂。這些樂曲對缺乏自信的病人是有幫助的.樂曲中充滿堅定,無堅不摧的力量,會隨著飛溢的旋律而灑向聽者“軟弱”的靈魂。久而久之,會使病人樹立起信心,振奮起精神,認真的考慮和對待自己的人生道路。
4,記憶力衰退的病人最好常聽熟悉的音樂。熟悉的音樂往往是與過去難忘的生活片段緊密纏繞在一起。想起難忘的生活,就會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歌和音樂;哼起那些歌和音樂,也同樣會回憶起難忘的生活。使記憶力衰退的病人常聽熟悉的音樂,確有恢復記憶的效用。
5,原發性高血壓的病人最適宜聽抒情音樂。有人做過實驗,聽一首抒情味很濃的小提琴協奏曲后,血壓即可下降1.3~2.7kPa。原發性高血壓的病人需要的是平靜,最忌諱的是那些有可能使他們聽后激動得熱情太甚的音樂。
6,產婦宜多聽帶有詩情畫意、輕松幽雅和抒情性強的古典音樂和輕音樂。這樣的樂曲可幫助產婦消除緊張情緒而心情松弛、充滿信心、減少疼痛感,有利于生產。絕對不宜聽那些節奏強烈、音色單調的音樂。特別是迪斯科音樂。
音樂的失語與共鳴
有一位極度神經質的病人混身不對勁、睡眠不足、全身酸痛、消化不良等等,醫生認為他并沒有什么病,就是要學習自我放松,就建議他說:“你不妨試試音樂治療。”
這位病人聽了不禁笑出聲來,說:“生活中音樂就是我的夢魘,從小我念音樂班長大,每天被鞭策著彈琴,現在我是音樂老師,每天從早到晚除了聽遍爛音樂以外,把好音樂也聽爛了,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晚上放下工作躺在澡缸里,沒有煩人的音樂來吵我,你說,我可能用音樂來治療自己嗎?”
的確,音樂在生活中某些功能會走樣,尤其是音樂被當作生活的技能、反復地聽某些音樂,而把音樂機械化,都會使音樂不再是美妙的東西,甚至因為學習音樂或使用音樂導致身心的許多疾病,我們應該稱之為音樂焦慮癥,或“音樂身心癥候群”。音樂會成為一個人半夜的惡夢,就像貝多芬小時候被望子成龍的父親在半夜叫醒練琴,失意而又酒醉的父親經常會在不滿意他的音樂時對他出氣,好在貝多芬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不但以音樂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還傳留下因這童年的慘痛經驗而激發人生毅力所化成的純熟的音樂技巧和篇章。
相對的,許多有同樣經驗的人可就沒有這么美好的結果了。這些對音樂不愉快的記憶可能成為心里的創傷,可能造成跟父母的敵對,甚至需要以后的心理或精神治療。
什么又是“身心癥候群”呢?那就是因為生活的極度緊張所造成各種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因而失眠、心悸、血壓升高、胃痛、消化不良、頻尿、雙手發抖,乃至歇斯底里的反應等等。在門診可以看到因為練習過度而有這些痛苦出現的音樂家或音樂學生,或許在考試前、演出前的焦慮引發的類似癥狀,這些可能都是他們為聽眾獻出動人音樂的一個犧牲和代價。

法國作曲家圣桑,在他一首有名的組曲《動物的狂歡節》中就很惟妙惟肖形容鋼琴家彈練習曲的音樂表現,更有趣的是在這組曲里,有十四種不同的動物,圣桑以他一貫輕松、幽默的風格發揮高超的想象,把每種動物的特別表情用音樂描述出來,也許在他的感覺中揮汗苦練著毫無生趣的練習曲的鋼琴家就像是動物的一種,也有人說,每一種動物都是圣桑在諷刺一種沒有靈性的音樂家。所以他生前也不敢發表,只發表唯一一首大家最熟悉的《天鵝》,經常是以大提琴獨奏來表現那種悠游自在的心境,仿佛是圣桑給他自己的最高期許。
當你彈奏樂器的時候學著邊哼唱樂曲的旋律,學著在音樂中講話,在這起伏中樂句可能有抑揚頓挫、有呼吸的節奏,也好像在跟你對話一樣,那么它將是有生命的東西,每一遍都不盡相同,從中間你去修正練習效果可能會更好。
總之,音樂治療不同于一般的音樂欣賞,其過程必須包括有音樂、被治療者、和經過專門訓練的音樂治療師這三個因素。缺少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稱其為音樂治療。沒有音樂參與的治療過程不是音樂治療,因為在音樂治療中,音樂是一個基本的因素,音樂治療正是通過音樂的人際/社會作用、生理/物理作用和心理/情緒作用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當然,沒有被治療者作為治療的接收者的任何過程也不是音樂治療。更重要的是,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音樂治療師介入的任何活動也不能稱其為音樂治療。有些人在商店里買一些所謂的“音樂治療錄音帶”回家聆聽的做法也許對身心有一些的放松作用,但這不能稱其為音樂治療,因為這里沒有音樂治療師的介入,也就沒有治療師與患者的治療關系這一關鍵的動力的因素的存在。
對癥入“樂”
工作緊張是影響許多人健康的危險因素,這一結論明確指出了過度蘇累帶給人體的危險,但要在快節奏、高競爭的現代社會生存,累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適度保養,合理調節,研究發現,節奏慢而韻律安詳的音樂能夠減低人體內具有刺激和興奮作用的激素,聆聽這樣的音樂,可以使人感覺輕松舒暢,從而使精神疲勞得以消除。這里,給大家推薦一系列可以用作個人放松治療用的流行音樂。
1無所謂(楊坤)
2他一定很愛你(阿杜)
3I BELIEVE
(韓劇《我的野蠻女友插曲》)
4一千零一個愿望
5白色戀人(韓劇《藍色生死戀插曲》)
6我的心太亂(小剛)
7戀人未滿(S.H.E)
8堅持到底(阿杜)
9天黑(阿杜)
10 流星雨(F4)
11 花香(許紹洋)
12星語心愿(張柏芝)
13 花樣年華(梁朝偉)
14 一笑而過(那英)
15 向左走向右走(楊千樺)
16 至少還有你(林憶蓮)
17從現在開始(張信哲)
18給自己的情書(王菲)
19最熟悉的陌生人(蕭亞軒)
20花火(梁詠琪)
21忠孝東路走九遍(動力火車)
22天黑黑(孫燕姿)
23約定(周蕙)
24 愛一個人好難
(蘇永康)
25 你快回來(孫楠)
26 愛很簡單(陶喆)
27 城里的月光(許美靜)
28 第一次(光良)
29 分手快樂(梁靜茹)
30味道(辛曉琪)
31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迪克牛仔)
指導專家 / 張鴻懿
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副理事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