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orporate Identity,是企業識別的意思。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譯為企業識別系統。CI的內容主要包括一致、識別、個性、特征等。
CI管理是企業自我識別與來自企業外部對企業特性的識別認同一致,達成的共識。
目前,這種全新的管理理念正深刻影響著每個美容企業的發展。

CI的個性區分
在發達國家為企業所普遍采用的CI,轉眼已經進入中國十幾個年頭了,從最初的不了解,抵觸;到慢慢的接受,如今企業已經基本認可了CI的作用與價值,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該導入歐美型CI還是日本型CI。歐美型CI的特點是側重企業對外傳播,以視覺形象整合傳播,公關活動、事件營銷等為手段,以擴大企業知名度,塑造企業公眾形象為目的。對企業快速進入公眾視線、提高知名度有很大作用。日本型CI的特點是主抓企業內部管理與文化建設,以內部理念的整合、企業文化的提煉與教育、訓練等為手段,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為目的。在規范企業管理、提高整體素質方面作用突出。兩者之間的側重點不同,各有所長,沒有優劣之分。
中國美容企業多采用歐美型CI,或因認識不足,資金有限等原因,只導入VI(企業形象識別)。至于應該導入日本型CI還是導入歐美型CI,完全照搬哪一個都不適合,因為中國是一個人文、地域特色很豐富且特殊的國家,國際通行的管理模式、營銷模式等,在中國多遭兵敗。要么含恨而去,要么在覺悟了“中國特色”后重生。
未來的中國將在世界經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深入,與世界經濟的逐步接軌,中國市場必將形成自己的CI——中國型CI。歐美與日本的CI各有所長且相對成熟,我們在導入CI時應該把兩者都拿過來進行比較、篩選,符合中國市場規律,適合自身特點、需要的部分留下,與企業自身的優勢、理念、文化等相結合,構建出自己的CI基礎,并在市場探索中不斷完善、發展。也要屏棄一些不符合自身核心理念與客觀環境的東西。對于塑造中國型CI,有如下建議。
1應將人的因素列為第一要素
在中國最深奧的文化是人文化。悠久的歷史與傳統的文化、觀念、禮教、民俗等,構成了今天中國豐富而又深奧的人文化。對企業而言,影響決策方向的主要因素就是企業的領導者,其往往會把主觀的思想作為企業的行動思想。
如果導入的CI,其核心理念與領導者的思想形成對立或無法統一時,這套CI要么被高高掛起——擺著你的,做著我的;要么就是被執行的支離破碎。所以,深入了解、分析最高領導者的決策思想十分重要,包括價值觀、經營理念、文化結構,甚至是個性特點、做事風格等。而對每一位員工的思想溝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不理解、不認可的CI一定要調整,不然也很難在企業中推行,只有將領導者、全體員工、CIS,三方面的思想統一到一個層面的時候,CI才能有效實施并發揮作用。
2思想——CI的靈魂
導入CI后看著企業統一的形象、員工規范的行為、一切有章可尋,覺得已與國際接軌,并增強了競爭力。其實,企業往往忽視了一個根本問題——思想。
MI是企業特色的理念,是CI構成的基礎,而有些企業的CIS在運行一段時間后慢慢淡化了思想層面的東西,只注意企業形象的統一傳播、員工的行為規范等有形的東西,如此極易造成員工只知道怎么做,卻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這樣BI部分就會被執行的十分生硬,尤其中國是禮儀之邦,對行為的處理十分講究,就拿“笑”來說吧:微笑、大笑、憨笑、奸笑、苦笑、傻笑、假笑……每一個笑容的背后都有一套復雜的思想。企業也是如此,沒有思想的行為如同木偶一樣,怎么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呢?視覺傳播也一樣,沒有思想內涵做支撐,其表現也必然十分蒼白。
人總是先有思想而后有行動的,所以,思想永遠走在前面,也永遠不能丟棄。

3切忌生搬硬套
有些企業“按圖索驥”將成功企業所應用的CI照搬過來,妄圖以一套“最優秀的CI”打造一個最優秀的企業,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導致邯鄲學步的后果:沒學到別人的東西,反而把自己會的東西給扔了。曾經聽過某企業復制青島海爾集團CI,導致員工集體罷工的事。因為,每個企業的個體差異不同,地域特色、文化背景、管理方式、人員素質等都有所不同,這些差異不是一套CI所能改變并統一的,只有根據自身特點導入適合自己的CI,才能發揮其作用。
4不要將CI的作用“神化”
通過CI取得成功的企業很多,如海爾、春蘭等。它的作用普遍得到了企業的認可,甚至有些夸大。它畢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把一個企業的成功完全歸為CI,這就有些不切實際了,CI只是一種手段或一個工具,它只能幫企業解決一部分問題,而非全部問題,如果使用不當還會給企業帶來問題。如識別混亂給消費者造成識別的模糊或錯誤;CI推行不利造成內部資源消耗等。其導入時機也要謹慎,推敲企業目前的機制、規范程度、人員素質、對CI的認識程度、環境因素等。只有正確的看待與利用此概念并與其他管理、營銷手段相互配合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5CI的不足與背后的機會
隨著市場營銷核心的轉變(以企業、產品為核心轉向以消費者為核心)CI的不足已逐漸顯露:CI產生并發展的時期正處于市場營銷觀念從“重推銷”向“重市場”的轉換階段。所以,CI的思想主要是以自我為核心,這種思想在今天的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市場營銷趨勢下已很難適應,CI的作用也在慢慢的減弱。我們在導入CI時應積極探索,將原有的CI戰略思想進行突破:從以自我為核心向以市場、消費者為核心轉變。市場營銷觀念的轉變將促使CI的思想與方向的轉變,而先知先覺的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探索更多的識別方式
CI可以讓消費者了解、識別企業。而企業可供消費者識別的不僅僅是思想、行為、視覺,可識別的方面還有很多。
目前企業對聲音識別尚處于初級或意識階段;特殊的光線所營造的氛圍對消費者也可形成識別,但多數企業尚無此認識及應用能力;情節識別對服務型企業很實用,通過體驗別處無法體驗到的特殊情景經歷,讓消費者記住并喜愛某企業及其提供的服務或產品。
Spa館案例

日本關島一家Spa館的情節服務,設計的十分新穎:顧客要經過一段風景優美的林陰小路,路邊的告示牌寫著:草地與樹上的野果請隨便采摘,但請注意安全。還會經過一座藤木吊橋,并遇到一位當地的“指路人”……這些經歷讓城市中的人感到新奇而又興奮,將不便的交通環境變為了有趣的體驗。到了旅館會有侍者把芳香的花瓣與花露灑在顧客身上,并奏起當地獨特而又優美的音樂,讓人心曠神怡。這些有趣而又獨特的情節與體驗,讓到過此處的顧客終生難忘;體驗識別包含的更廣,可能是光線、聲音、情節或他們的組合。星巴克為消費者提供的體驗服務就做的非常出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與識別。
1CI的設計要“通俗易懂”
中國經濟發展相對比較緩慢,而企業員工的素質也“良莠不齊”這時導入CI就要考慮該企業人員能否深刻的理解,否則,也難以發揮作用。而有些策劃公司喜歡把CI搞的高深末測,把大量深奧但并不見得實用的術語和組組數據進行堆積,做的如“天書”一般,以便讓企業覺得物有所值,而心甘情愿的掏錢。這種做法是不負責的,這種CI也是沒有價值的。
2嚴抓執行
一個企業各方面都符合導入CI的條件,也確實導入了一套優秀的CI,但并不等于一定就會成功,因為中國人思想靈活、主觀自律性較差、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CI的落實需常抓不懈才能發揮作用,切不可導入時執行的嚴格規范,而一段時間后卻沒人再提起,使花費人力、財力導入的CI名存實亡,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十分普遍。落實CI與打造品牌一樣需要恒久不移的堅持。
3CI要個性十足
CI的主要作用就是——識別:讓消費者在眾多的企業中一下就能認出你,并在消費者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記憶。CI要具有行業特色,在行業中又要有獨特的差異。對外要高度差異,對內要高度統一。可如今的企業CI,識別性、記憶性越來越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對CI的重視程度不夠。企業不愿意花錢,隨便找幾個院校的學生來做,在把企業自身的一些制度、經驗、理念加上去,所謂的VI或CI就出爐了,而“業余CI”根本不能給消費者留下印象,對內也起不到加強管理等作用,毫無實用價值,只能作為花架子擺在老板的辦公桌里。
有些企業則請策劃公司來做,這應該是最明智的做法,但因不愿意投入“高昂”的費用,而選擇一些不專業的策劃公司。因其不具備導入CI的能力,當有企業來購買時就把固定的一套“CI模塊”拿出來,根據企業的情況稍加改動、拼裝就成了,根本不考慮或沒有能力考慮企業的自身特點、人文內涵、發展戰略、行業特點等深層次因素與市場實際情況。筆者稱其為“克隆CI”執行起來問題一大堆,不符合自身情況,也不符合市場情況。因為是模塊化的CI,好多企業的CI都像一個模子里出來的一樣,這樣會給企業帶來負面的效果。
特約專家 / 史光宇
資深設計總監、商業平面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