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
No抑郁
文/珍妮特·謝博利·海德威斯康新州立大學的女性研究專家
譯/碧落
長期兩地分居的夫妻可能常常有這樣的體會:莫明其妙的抑郁情緒,常常會伴隨星期天等節假日闖入你的生活,你會感到孤獨煩躁、心神不寧,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星期天抑郁癥”。
“星期天抑郁癥”既是心理疾病也是社會病。最重要的是無法解決星期天“想要做什么和應該做什么”這一心理沖突,夫妻長期兩地生活是抑郁癥產生的直接原因。如出國人員、外地打工族、異地做生意者,一到星期天、節假日看到周圍人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焦躁情緒會尤為突出,往往會產生敵對心理。類似現象在一些特殊職業也時有發生,如海員、地質勘探、鉆井工人、警察等,因工作性質不同,星期天、節假日休息無規律,夫妻雙方時常不能在一起,再加上工作環境不盡人意,心中不滿無處發泄,最后形成心理重壓。
緣起孤獨的抑郁癥

為什么說離異的男女不宜獨居,因為獨居會加重悲戚的心境。
瓊斯因與丈夫感情不合而離異,離異后獨居,每每想起與丈夫以前恩愛的情形及周圍男女成雙結對的情形,就十分痛苦,常一個人獨自流淚,時間長了,就表現出神經衰弱,沒有食欲、頭痛、精神恍惚等癥狀,導致無法進行正常工作,經診斷為精神抑郁癥。而前陣子剛剛播放完的電視劇中的女主人公失戀后又生下了前夫的兒子,她帶著孩子過獨居生活,失眠、頭痛、憂傷、精神恍惚也隨之而來,這些劇情也讓人聯想到患抑郁癥的可能性。
“星期天抑郁癥”嚴重地妨礙了人的智能、體能的發揮,也是多種疾病的根源,要想較好地解決,在星期天、節假日可參照以下方法:
1,早起,寫封信或打個電話給遠方的伴侶。
2,發展一些有益身心的個人愛好。
3,外出旅游或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4,和親朋摯友談談心。
5,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6,必要時應去看一下心理醫生。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星期天抑郁癥”將日益增多,愿更多的人減少抑郁癥的侵害,愿更多的家庭走出抑郁癥的陰影。
天氣愈來愈涼,一早要爬出溫暖的被窩,真是一大酷刑。如果你總是快要遲到了,才費力地起床,一整天無精打采、哈欠連連,你需要的是盡快設定起床的儀式,這些儀式將能幫助你不用調鬧鐘,也能愉悅地睜開眼睛。改變總是比較困難,但想想看,每天起床的時間是一天的開始,如果能快樂地起床,一天必能心情舒暢。
睡到自然醒的七個關鍵
1,定時:你一定聽過每天定時上床睡覺非常重要,如果你就是做不到,試試看每天定時起床,不用6個星期,實際的睡眠節奏就會與你的生理節奏相符,“規律對設定生理時鐘非常重要,”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系教授馬思這樣認為。所以也別回去睡回籠覺,這樣會讓生理節奏更混亂,一旦睜開眼,不要猶豫就起床吧。就算周末也得保持這樣的規律。如果你每逢周末就通宵達旦,隔日再睡到中午,馬上你就會知道痛苦,星期一又要哀聲連連地起床。馬思教授建議,就算周末熬夜,還是要在固定時間起床,中午睡個小午覺補眠,不過這種事還是愈少愈好。
2,陽光:如果早起對你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務,那就讓陽光來幫助你。因為那些全光譜的陽光可以調節血清素和褪黑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當受到光線照射,血清素會使身體的代謝加快,當天晚上就會早點想睡,隔天也就會早點起床。
3,聲音:有沒有發現你很容易隨手按掉伴隨多年的鬧鐘,因為大腦習慣忽視熟悉的聲音,因此,可以準備兩、三個鬧鐘輪流著用,或者浪漫一點用音樂叫醒你,因為音樂會促進腦中氧氣與血液的流動,讓身體也想律動起來。聽什么音樂好?《活力充沛24小時》的作者南西·曼森建議,如果想提振元氣,可以選類似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想要一早就精力充沛,可以選舞曲。
4,深呼吸: 起床后,深呼吸可以讓身體踏出舒暢的一天。先緩緩地吸氣,仿佛吸至頭頂,再將所有的氣吐出來,停兩秒鐘后,再做一次,可以讓身體充滿早晨新鮮的空氣,一天也容易神采奕奕。
5,水:一起床后,馬上就去找水喝,會讓身體知道新的一天要開始了。而且人類在睡眠時間會發汗約一杯水的量,若前一晚喝了酒,更會讓身體如同置身沙漠一般,所以先喝水,然后進廁所將老廢的物質排出,會讓身體很舒服。

6,香味:香味也會刺激腦部,提高知覺機能,趕走睡意和疲勞。所以有人一早煮咖啡,用咖啡香叫醒自己。如果你的陽臺上種有香草植物,也可以在洗臉臺上放滿水后,摘一片薄荷浸泡水中,薄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此舉也有益于皮膚。
7,甜味:一早起床總覺得暈頭轉向,因為經過一夜的消化,此時腦中毫無營養,腦部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這時馬上補充含有甜味的食物,如香蕉、蘋果,會有很好的效果。
一覺睡到自然醒
文/劉運輝中國樂活研究員
不愿說“不”
也是心理障礙
文/藍黛情感雜志編輯
拒絕朋友也要講藝術。要告訴對方你的理由,真誠、明確地把你的難處和苦衷告訴朋友。拒絕時要干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猶豫不決,更不要模棱兩可,拐彎抹角。
耽誤事的面子問題
老張是個“老好人”,誰家有什么急事,他總能熱情相助,從不說“不”。可最近卻為一事犯難:鄉下親戚進城做生意缺錢,老張幫他到銀行貸了款。但這個親戚生意沒做好,銀行貸款無法及時還上。他白天去找親戚討錢沒討著,晚上回來還得遭老伴抱怨。
強強是個品學兼優的三好生,鶴立雞群的感覺既讓他感到榮耀,又使他感到孤立。一次,班上一個同學主動同他套近乎,說是讓他見識見識。先是帶他到網吧,下飯館,后來還到浴城接受了一次異性按摩。盡管他開始十分不情愿,但礙于情面還是接受了。一而再,再而三,一個三好生就這樣變成了吃喝玩樂的混世魔王。
礙于情面,不會說“不”,讓老張處于無限的尷尬,強強則走上了歧途。但世上仍有許多人,在關鍵時刻拉不下情面,不知道或者不會說一聲“不”,這乃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誤區。
有話說清楚
“是”和“不”是表明肯定和否定的兩種觀點。古希臘哲學家華達哥拉斯說過:說最短的“好”或“不”字時,都需要做最慎重的考慮。當你經過認真考慮,認為此事不妥時,不妨大大方方地說聲“不”。否則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局面,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心理學家認為,不會說“不”,這是人際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現。這些人在拒絕別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礙。他們擔心拒絕了朋友會傷害對方,失去友誼。所以,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這對他們的心理施加了不必要的壓力,嚴重者還可演變成精神疾病。
如何拒絕?
那么,該如何拒絕朋友而又不影響友誼呢?
首先是調整心態。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自身的性格和心態有關。他們以為這次拒絕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就不好向朋友開口了。同時,他們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已的評價,總想給朋友留下好的印象。實際上,真正的友情不會因為你的一次拒絕就破裂。所以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該拒絕就拒絕。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相互坦誠的,決不會強人所難。所以,這種擔心和顧慮是多余的。
拒絕朋友也要講藝術。要告訴對方你的理由,真誠、明確地把你的難處和苦衷告訴朋友。拒絕時要干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猶豫不決,更不要模棱兩可,拐彎抹角。不要使用讓對方還抱一線希望的詞語,如“讓我試試”、“我再想想辦法”等。否則,對方會誤認為你已答應了,反而誤事。簡而言之,拒絕要果斷、明確,避免不必要的誤解。還要注意說話的語氣一定要委婉、巧妙。
學會拒絕可以減少許多心理上的壓力,在人際交往中爭取到主動權。這既能讓你享受到友情的溫暖,又不會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失去立場。
不做“購物狂”
文/露杰 北京大學心理學研究生導師
大多數女性都有購物的嗜好,然而,有的女性卻是“購物狂”。 所謂“購物狂”,就是對商品有一種病態的占有欲,當她們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復購買的商品,都會不加思索地大掏腰包,甚至一天不買幾樣東西,就覺得堵得慌。專家稱,這些“購物狂”患有心理疾病。

誘發“購物狂”四大原因
1,購物狂患者主要是一些精神孤獨、身心受損或是妄自菲薄的人,企圖依靠瘋狂采購來填補心靈的空虛,而現代的信用卡結算方式更助長了病情的發展,因為患者已不能及時發現錢包早已掏光。
2,與她們感情脆弱、耽于幻想、比較浪漫有關,更何況一些商品對于展示女性的魅力具有象征意義。因此,她們也就經常為一些社交活動所需的商品,諸如服裝、化妝品、飾物等展開瘋狂采購。
3,設置在購物大廳中的廣告及播放的畫面音響造成強烈的感官沖擊,女性往往經不住這些誘惑。
4,錯誤的觀念導向,如“購物是享受”、“購物有益健康”,甚至把購物作為治療心理疾病、精神抑郁等癥的疏導方法,潛意識加重了實踐性嘗試。
然而,購物之后帶著一大堆物品回家的同時,也帶回了一筆可觀的帳目,這無疑會引起自尊心消失的新發作,直至花光全部的積蓄才肯罷休。
專家建議:要糾正過于強烈的購物欲望,則需要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態,使這種心理疾患得以減輕或消除。
手機幻聽,
我是不是有病了?
文/安娜蘇 現代派作家,中國樂活研究員
現在生活在都市里,手機成為三大法寶之一,因此手機成為了都市白領形影不離的“新生器官”,而“手機幻聽癥”已成為了都市白領的一種普遍現象,這一詞語也出現在教育部公布的171條漢語新詞中。
電話響沒響?
“這一段時間我嚴重失眠,也不為什么大事,主要就是夜里會情不自禁地醒來看一下手機,即使在夢里,也感覺自己的手機在響。其實十點以后,手機一次都沒有響過。想關機安心睡覺,又怕父母或者領導打電話,不關機吧,總是怕他們打電話找不到我。”

“現在工作這么難找,工作當然是放在第一位的,領導的電話不管什么時候都是第一位要接的,第二是父母離得比較遠,而且他們年齡都很大了,家里就我一個獨生女兒,有什么事也只能給我打電話。自打上一次父親忽然感覺心慌氣短給我打電話,我就對這個事格外敏感,每天無數次地看電話,很多時候即使口袋里沒有任何動靜,我也感覺自己的電話在響,然后情不自禁地看一眼手機。”
“每個周末,我都恨不能把手機扔掉,讓自己好好安心一下,可是關機不到10分鐘,還是會把手機打開看看,感覺自己像一個電話狂人。”
依賴手機引發“幻聽”
專家說,“手機幻聽”這種心理問題,很大部分源于現代白領對高科技產品過分依賴所造成的強迫癥。幻聽現象多與職業有關,如銷售、咨詢、媒體等從業人員頻繁使用通訊工具,往往在鈴聲一響時就得立即投入工作,這些人長期處于“待機”狀態,強烈的心理暗示會誘發幻聽,而在就業高峰時期,不少應屆畢業生也會加入手機“幻聽一族”。
適時釋放壓力
目前很多人會像拒絕電視、拒絕上網一樣選擇把手機“丟掉”一段時間。不過,丟掉手機問題的關鍵不在手機,而是存在于人們心中的壓力。這是人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即通過某些形式消除內心的緊張,因此最重要的是尋找到根本的壓力源,然后對癥下藥。
首先,要在工作時間及時做好自己的事,該溝通的溝通,該匯報的匯報,不要總是剩一點,否則,領導永遠都會在你休息的時間給你打電話,而你總處于緊張狀態。
和朋友之間,盡量保持長話短說,如果覺得有必要,大家可以在一起坐一坐,對于那些沒事閑聊的朋友,明確地告訴他們,你還忙,或者讓他們長話短說。
與父母之間,盡量保持一種長溝通的狀態,你可以隨時知道他們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這樣時不時看自己的手機。
與孩子的學校,爭取每周自己給老師打一次電話,自己和老師多交流,和孩子也盡量多交流,對大大小小的事做到事事分寸,游刃有余,那么意外就會少一點,你就不會總盯著手機,這樣自然而然的,你就會更多的把握自己的生活,而不對手機進行依賴,變成一個手機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