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阪神大地震成就了青島港
以理服事,以誠服人
青島港以前只是一個無名小港,即便在信任掌舵人常德傳決定緊跟時代,發展集裝箱裝卸碼頭后,依然為沒有充足貨源而發愁。然而一次災難帶來了重大的轉機。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發生大地震,整個大阪碼頭陷入癱瘓。而此時受損失最大的就是擁有大量國際貨源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因為大阪是中遠集團的一個重要中轉站,而現在船進不了港,導致運貨拖期,就意味著要向貨主賠償大筆外匯。
正當一些國人為日本遭難或幸災樂禍或隔岸觀火時,擁有全球意識的常德傳卻機敏地意識到:中遠此時一定急于尋找新的中轉站……青島港的機會來了!
于是,他當即給中遠集團打了電報,一方面是對中遠的損失表示慰問,更主要的是向中遠集團提出了將中轉站由日本移至青島的建議,并一再表示:無論中遠有什么困難,青島港都幫它解決!同時,常德傳打著吊瓶連夜帶病趕往北京。
時任中遠總裁陳忠表正在與其他中遠高層召開緊急會議。常德傳就一直坐在會議室外面等。會議開到午夜12點半,常局長就在外面等到12點半。終于與陳忠表見面時,陳忠表一連提出17條要求,常德傳馬上表示:“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你提任何條件我都答應。”
雖然中遠也擔心青島港的硬件實力,但被常德傳的執著追求與真誠所感動。于是,僅在次日晚飯前,中遠就與青島港就此重大合作達成了共識。旋即,常德傳又馬上返回青島做準備。那年2月2日,正值春節,一紙傳真告知:第一條中遠貨船“高河”號即將到港。為此常德傳放棄過年,親往辦公室等船,足足等了七八個小時,直到午夜。船剛到港,常德傳又馬上帶領有關人員親自上傳對全體船員進行慰問,并保證把因改線而耽誤的時間給奪回來。當按時裝卸完畢之后,常德傳又親自寫電報給中遠集團,告知一切進度。
2月9日,萬分滿意的中遠與青島港正式簽署了轉運協議。青島港就此一舉成為國內第一家國際集裝箱中轉港。
當年,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就由曲曲8萬箱一舉突破到260萬箱!目前,青島港已擁有國內最大的集裝箱碼頭。當時,意識到阪神地震機遇的國內港口不只青島港一家,甚至也派人前往洽談,但都未果,原因正在于“誠意不夠”。
故事的哲理
如果認為企業的經營就是圖標與數字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經營管理面對的不是物,而是人。經營成功,首先看決策者有沒有寬廣而敏銳的眼光,有沒有魄力;再者,就看決策者有沒有用行動去征服所有的員工與合作伙伴的魅力。而這里征服的并不是大家的理智,而是大家的感情。切記,人首先是感情的動物。
西方的理性管理雖能幫助我們確立科學的目標,但是,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則需要靠藝術的手段。在中國,“情”絕不可忽視,而“誠”更為諸“情”之首。因此,“情商”是企業家是否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決定了企業家能不能管理自己,能不能贏得伙伴。
故事2
三次超乎想象的激勵
做大事就要算大賬
日本有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年底的時候,總是把公司最主要的干部叫到他的私人辦公室談話。
一個部門經理走進總裁的辦公室,總裁問:“今年,你是不是為公司付出了很多?”部門經理說:“報告老板,我正在繼續努力。”
“你今年在公司付出了多少天的時間?”總裁又問。
“報告總裁,全年度只有十天休假。”
總裁忽然問道:“你結婚了嗎?”
部門經理回答:“結婚了。”
總裁說:“你花這么多時間在我的公司幫我奮斗,讓我事業獲得了輝煌的成就,我要感謝你。”他把抽屜拉開,突然給了他100萬日元的現金。
部門經理傻眼了,忙說:“總裁……”
總裁打斷他繼續說:“是的,這是給你的,也是給你太太的,祝你們新年快樂!”
部門經理感動得快要掉淚了,這么高額的獎勵!他說:“感謝總裁!”
總裁說:“不用謝了,出去吧。”
部門經理走到門口的時候,總裁突然開口:“回來。”
他嚇了一跳:“總裁,什么事情?”
“回來,你的小孩幾歲了?”
他說自己有兩個小孩,一個10歲,一個5歲。
“哇,身為父親的你,天天為公司賣命,陪孩子的時間非常少,孩子過新年肯定需要一些新玩具。”抽屜拉出來,又是10萬日元。
部門經理不知道該怎么辦:“這個……”
“這個是你的,你應當獲得的。”總裁說,“現在,你可以出去了。”
正當這個人走出去就要關門的時候,總裁又開口了:“回來!”
部門經理又嚇了一跳:“總裁,還有什么事情?”
“回來,回來,你的父母還都健在吧?”
“是的,我父母已經七十多歲了,他們養育我,我非常感謝他們,非常想報答他們。”
總裁說:“沒有你父母的養育,你不可能今天在我的公司上班,不可能幫我創造出這么多輝煌的成就,為了感謝你的父母……”第三個抽屜拉開了,又是10萬日元!
部門經理已經淚流滿面了。
第二年,假期還沒有結束,他就想來上班了。
故事的哲理
在對待員工的獎勵上一定要記住這個商業法則:算大賬的人做大事,是大生意人;算小賬的人永遠只能做小生意,是小生意人。
故事3
你離懸崖多遠不會掉下去
時刻謹記自己的根本目標
從前有個富翁,他需要聘請一位優秀的司機。消息一經發布,前來應聘者如潮。最終有四位司機站到了富翁面前。
他們都具有相當長的駕齡,都非常健壯,而且視力都非常好,反應迅速……總之,他們具備了一切優秀司機所需的條件。
富翁滿意地看著每一位候選人,突然他想到了一個問題:“你們的駕駛技術都非常高明吧。那么,如果你們駕車行駛在山路上,能離懸崖多遠而不至于掉下去?”
第一位司機不假思索地說:“1米遠。”富翁輕輕點點頭。
第二位司機停頓了一下說:“半米遠。”富翁還是輕輕點了點頭。
第三位司機想了想說:“10厘米。”富翁依然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第四位司機穩健地說:“我將設法遠離懸崖邊。”
此時,富翁很高興地拍著第四位司機的肩膀說:“很高興你能成為我的新司機!我相信坐你開的車會很安全。”
故事的哲理
我們常被一些外界的慣例所誤導,而忘記了本來應該追求的東西。如何對信息進行甄別而了解事物的本質,才是目的所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蠻干做法,總有一天會羊入虎口。切記你的根本目的,不要在枝節上自我賣弄,更不要盲目地挑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