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以“骨酥刺爛,滋補保健”著稱,現代以“魚絕、味絕、營養絕”被人傳頌的圣旨骨酥魚,自2005年面向大眾推廣以來,受益學員突破千名大關,一個又一個學員奇跡般的創富故事不斷上演!其中,3個異鄉打工仔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
異鄉打工3兄弟桃園結義 大哥學習圣旨骨酥魚首先發財
在東莞偉華玩具廠,有職工600多名,但幾乎人人都知道有個“桃園三兄弟”。老大王勇軍來自河北張家口,老二劉振山來自四川達縣,老三張松來自湖南韶山。3年的打工生涯,3人互相幫扶,感情日漸加深,不是一母同胞勝似一母同胞。3人按年齡燒香結拜,年過30的王勇軍被推舉為大哥。
去年“元旦”放假,老大去廣州芳村看親戚。中午吃飯時,親戚特別給王勇軍準備了一條魚,說你嘗嘗,這魚骨刺都能吃,不用擔心扎嘴卡喉。王勇軍試著吃了一口,果然如此,而且魚肉特別鮮香,連著吃了好幾口,越吃越覺得味道獨特,好好的一條魚,魚形完整,吃起來卻骨酥刺爛,王勇軍禁不住連連稱奇,忙問這魚在哪兒買的。親戚告訴他,就在芳村村口圣旨骨酥魚專賣店,每天買魚的人都得排隊。第二天,王勇軍返回東莞時,特意排隊買了2條圣旨骨酥魚,因為這么好吃有特色的東西,他要讓他的兩個好兄弟也嘗嘗。在買魚時他隨手拿了一份宣傳單。
在宣傳單上他看到,圣旨骨酥魚的總部在邢臺,和自己一個省份。看到這里,王勇軍眼前一亮,心里有了打算。春節回家,他不顧長途跋涉和身體勞累,毅然來到邢臺圣旨骨酥魚總部實地考察。半幢樓的公司總部、寬敞明亮的辦公環境、賓至如歸的周到服務,促使他決定留下來學習技術。通過和總部工作人員的充分溝通交流,他進一步了解到,圣旨骨酥魚之所以能做到魚絕、味絕、營養絕,關鍵是因為器具絕,工藝絕、配方絕。而且絕得無法仿冒。
老師從一條活魚、一盆清水開始,手把手教授,僅僅兩天,王勇軍就已熟練掌握做魚絕技。他抓住春節大好時機。在集貿市場擺了個攤,用最簡單的經營方式賣起魚來。“沒想到!真的沒想到!”記者電話采訪王勇軍時他連連驚嘆,僅春節這段時間就純賺一萬多元,比在東莞辛苦干上三年,省吃儉用存的錢還多了近3000元。喜悅之余,他沒有忘記同命相連的2兄弟……
三兄弟先后大賺特賺 齊夸圣旨骨酥魚就是好
在王勇軍的動員下,也因為切身體驗過圣旨骨酥魚的魅力,老二劉振山、老三張松辭掉了工作,為了學到第一手的、正宗地道的骨酥魚技術,他們親自到邢臺總部面授學習。
學完技術,劉振山回到達縣后,做的魚專供超市、熟食店和飯店。從開始上門推銷、免費品嘗,到現在的眾多商家慕名求購,巨大的反差僅僅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雖然劉振山沒有設點開店。賺的卻更多,他現在雇了3個人幫他做魚,遇到節日還忙不過來。打工仔躍身成了人人羨慕的小老板。記者采訪時,他動情地說:一條魚改寫了我的命運,如果不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真不敢相信圣旨骨酥魚這么有號召力。
張松回到韶山后,他把圣旨骨酥魚和當地的旅游資源充分結合。毛主席在1961年曾經吃過圣旨骨酥魚,并且贊不絕口,利用這一優勢,在毛主席故居,張松打出條幅:圣旨骨酥魚——毛主席愛吃的魚。他把魚做了真空包裝,旅客攜帶特別方便,隨著天氣轉暖,他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個“五一”下來,平均每天凈賺3000多元,而且一些外國游客,還豎著大拇指把圣旨骨酥魚帶出了國門。記者采訪時,張松說:我是第一次做生意,之所以能做的這么順利,關鍵是圣旨骨酥魚特色足,味道絕,感謝圣旨骨酥魚,感謝我大哥。如果不是他們,我現在還是一個月掙千元的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