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國際化,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企業改進作業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強有力手段。我們港口在裝卸運輸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也深切感受到了傳統的運作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港口發展的需要。”于是,“以信息化推動管理現代化,以信息化推進產業升級”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中國港口物流電子信息化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
在港口業發展中,信息化對貨物運輸起著主導和控制的作用。因此,各個港口都很注重對信息的掌握、控制和處理,不斷提升網上訂艙、電子數據交換、客戶跟蹤等服務能力。港口計算機信息中心閘口處,業務操作員輕點手中鼠標,輸入集裝箱箱號,系統立刻顯示出這票貨的電子信息,集裝箱隨即被放行進入碼頭。在以前,集裝箱進碼頭需貨代人員到碼頭提出申請、辦理小票、與外理人員核對小票等各個環節操作。中國港口計算機信息中心投入幾億元資金打造的物流信息平臺初顯成效,信息化港口正在形成。集裝箱管理系統、散雜貨公司調度與商務系統、港口貨源信息系統、港口計劃統計系統、港口物資管理系統、港口計件工資系統、港口機電設備管理系統、港口海關監管系統、港口主題數據庫、港口信息門戶網站、港口船舶調度系統以及輪駁公司與引航公司等衍生系統、港口邊檢業務網上受理系統、港口理貨業務管理系統等近二十余個系統。港口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整個船舶作業時間縮短,總體上縮短了船舶的在港停留時間,比如一個碼頭原先一條船作業需要5個小時,現在從進港到出港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四個半小時,縮短了時間,間接上提高了泊位的數量。“泊位的利用率提高了,經濟效益也就隨之而來。”
港口物流信息化是制約港口發展的瓶頸,也恰恰是電子數據交換的法律有效性,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電子支付)三者彼此分離是物流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瓶頸。近年,國際海運及物流業的高度信息化,要求港口及其相關配套服務也實現電子信息化。為此,“十五”期間,港口計算機信息中總部累計投入幾億,先后建成并應用了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中心)、港口船舶調度指揮系統、碼頭公司調度系統、港口理貨業務管理系統、港口貨源信息系統、航貿網商務門戶、物流信息平臺等24個大型信息系統。 港口計算機網光纜總里程覆蓋了碼頭作業公司和主要口岸單位、主要貨運代理單位。網內單位均可通過此光纖網絡實現數據聯網以及英特網寬帶接入,初步具備了為口岸單位提供互聯互通的條件。網內計算機站點數已達幾萬臺。為保證訪問因特網的速度要求,目前港口擁有的電信、網通、聯通多條100兆因特網光纖專線都在滿負荷運轉。開通了港口內部寬帶網,小型單位或集團員工既可以通過港內寬帶上網,也可以訪問局內網或運行內部信息系統,譬如港口OA系統以及內部郵件系統,網絡應用范圍大大拓展。港口信息系統和網絡硬件平臺的建成使用,切實保障了港口生產和管理活動正常高效進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港口功能進一步提升,實現吞吐量提高,能夠取得如此成績,與中國港口所具有的憂患意識是分不開的。在港口區位優勢并不明顯的情況下,港口通過加大融資和投資力度,加強功能設施建設,以及利用計算機信息化的優勢。
正在啟動港口通貨運車電子關鎖單鎖運行試點工作,將進一步推進港口間貨物電子通關,加快兩地物流運轉速度,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推出電子關鎖監控系統。該系統所使用的電子關鎖、IC卡由駕駛員保管,不必每次找海關領取鉛鎖;運輸企業僅需將貨物信息在系統上申報,系統自動審核,大大簡化了監管程序,提高了物流效率。目前,該系統先在港口物流中心間運行,以后將逐步擴大到整個中國港口計算機物流中心上。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加快發展的高效手段。在現代港口和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信息化”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促進港口及物流發展強有力的推進器,是物流企業實現低成本和高效發展的有效手段。為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過渡期”的新形勢,提高港口工作效率,促進港和地區港口物流協調發展,把港口物流中心建成貨運“中國電子港口中心”和客運“區域性客運樞紐”,港口深入實施電子港口和電子關鎖的重要成果,開通了“電子港口與電子鎖”專用港口。該港口從港口接貨后進入港口,隨后抵達港口計算機物流信息化。利用互聯網技術解決信息共享、信息傳輸的標準問題和成本問題。只要解決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共享,就能提高決策水平,從而帶來效益。在這個層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優化的問題,信息系統的任務就是為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應充分利用條碼技術(Barcode)、數據庫技術(Database)、電子訂貨系統(EOS:E1ectronleOrdering System)、電子數據交換f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戶反映(Effective Cuaomer Response,ECR)、企業資源計劃(Enterpn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信息技術,不斷完善港口物流信息系統。同時,要擴大業務合作,建立國際物流系統的網絡運作,實現現代港口物流質的飛躍。
港口物流信息化應用是信息交流中心建設的關鍵。只有不斷推進政府、各企業行業的信息化應用,才能推動區域經濟加速發展,才能提升有效信息交流中心的信息吸納、整臺和輻射能力,使區位優勢盡快形成競爭優勢。港口電子信息化的應用,全程迅速、快捷。在傳統監管模式中,企業在兩個不同監管區間流轉貨物,需將貨物信息登記在《汽車載貨登記簿》 (以下簡稱“登記薄”)上并當面遞交海關,待審核后,領取鉛鎖。在貨物出運前,海關對車輛施加鉛鎖并在《登記簿》上簽注、蓋章之后,車輛方可離開監管區。當車輛到達指運地后,海關要在《登記簿》上簽注、蓋章,確認鉛鎖完好。IC卡輕輕一刷,語音提示“施封成功”,滿載進境快件的檢驗海關監管車輛離開機場前往港口物流中心。抵達后,再刷一下IC卡,語音提示“解封成功”,工作人員開始卸貨,港口正式啟用電子關鎖監控系統,港口物流實現再提速。常平蘇坑毛織廠一輛裝載著貨物的廂體貨車駛入海關所屬車檢場,司機在電子關鎖專用通道錄入載貨清單后,電腦提示“離場通道放行”,電子關鎖識別儀即自動發出解封信號,無需人工驗封。3分鐘后,該車辦結轉關手續,正常離場。該車司機高興地對筆者說:“自從使用了電子關鎖,我們在車檢場辦通關手續更方便了,以前用鉛封鎖每次都要繳費,現在電子關鎖用電子計費,一次性搞掂,省去很多麻煩!”在現有傳統機械關鎖通關模式下,存在不法分子私開關鎖或仿制關鎖走私貨物的風險,而且傳統關鎖不能循環使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電子關鎖的啟用將實現企業通關成本的最低化和通關效益的最優化,有力促進貿易通關便利化。按傳統監管模式,對在兩個不同監管區間流轉的海關監管貨物,檢驗,海關主要借助載貨登記簿和關鎖進行監管,手續繁瑣,成為港口國際物流發展的一個瓶頸。
正式啟動了直通貨運車電子關鎖單鎖運行,這一措施進一步推進了港口之間貨物電子通關,加快了兩地物流運轉速度,降低了企業成本。電子關鎖繳費手續簡便,運輸企業預先購買電子關鎖一定的使用次數,由卡口系統根據統計的施封次數進行扣減,免去了以往每次均須繳費的繁瑣。同時,電子關鎖單鎖試運行成功為“智能化通關”打下堅實基礎,電子關鎖與電子車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同時使用,可以實現企業“三無需”就辦結轉關手續,“無需下車、無需錄入載貨清單、無需蓋章”,在為海關節省了人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節省了通關時間。據檢驗處有關人員介紹,電子關鎖可有效加強檢驗海關監管。在現有傳統機械關鎖通關模式下,存在被私開關鎖或仿制關鎖走私貨物的風險,而且傳統關鎖不能循環使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電子關鎖兼有機械鎖、電子簽封雙重功能,內置全球唯一數碼ID,對任何異常開鎖、破壞行為都將存儲報警,海關通過電子設施可以進行實時監控。電子關鎖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有效提高企業通關效率,最大程度地簡化企業通關成本,有力促進貿易通關便利化。在全國港口啟用電子關鎖。該關鎖取代了海關以往以鐵絲施封的傳統方式,鎖內有電子芯片,海關在監控室通過電子形式施封,一旦鎖定,只有進入港口物流園與閘口的電子數據對接后才能打開,能有效防止貨車中途調包、換貨,而且通關時間大大縮短。
據了解,電子關鎖繳費手續簡便,運輸企業預先購買電子關鎖一定的使用次數,由卡口系統根據統計的施封次數進行扣減,免去了以往每次均須繳費的繁瑣。同時,電子關鎖單鎖試運行的成功使用為“智能化通關”打下堅實基礎,電子關鎖與電子車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同時使用,可以實現企業“三無需”就辦結轉關手續,“無需下車、無需錄入載貨清單、無需蓋章”,在為海關節省了人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節省了通關時間。電子港口先后推出國際轉運管理系統、GPS監控系統、電子卡口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國際物流提速。去年,進口海關作業時間平均1.48小時,出口平均0.44小時,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現有傳統機械關鎖通關模式下,存在不法分子私開關鎖或仿制關鎖走私貨物的風險,而且傳統關鎖不能循環使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電子關鎖兼有機械鎖、電子簽封雙重功能,內置全球唯一數碼ID,對任何異常開鎖、破壞行為都將存儲報警,海關通過電子設施可以進行實時監控。它的運用將能大大增強海關對轉關車輛的實際監管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港口電子關鎖監控系統”是電子港口促進中國港口物流電子商務的發展,服務“中國港口物流”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電子港口先后運用了國際轉運管理系統、GPS監控系統、電子卡口等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國際物流“加速”,還通過實施“多點報關、口岸驗放”、“海上駁運”等一系列通關監管作業改革,延伸中國港口航線,擴大港口腹地,充分發揮中國港口物流的整體優勢。在現有傳統機械關鎖通關模式下,存在不法分子私開關鎖或仿制關鎖走私貨物的風險,而且傳統關鎖不能循環使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目前,我國的一些港口正在著手做到實時監控,在無線電監控技術的幫助下,集裝箱的監控方面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做到了從空箱、裝箱、卡車運輸、堆場位置、報關、起吊、裝船的全程實時監控。實時監控下的集裝箱,除可了解集裝箱的實時狀態(位置)、進程外,還可查閱歷史上某一時刻的狀態(位置)、進程。中國港口應用了電子關鎖可有效提高中國港口的物流通關效率。因為,港口電子關鎖它的啟用將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大程度地簡化港口物流的成本,提高港口物流的經濟效率,實現港口物流通關成本的最低化和通關效益的最優化,進一步推進了港口之間貨物電子通關,加快了兩地物流運轉速度,降低了中國港口物流成本,有力促進貿易通關便利化。以生產系統為重點不斷拓展計算機應用的范圍和深度,逐步構建了完整的集成化的港口業務信息系統;以辦公自動化應用及網站信息發布為突破口來加快實現港口管理領域的信息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出若干個應用系統,實現連云港港口的信息化達到了全國沿海港口前列的水平。然而在這些成績的背后,同樣夾雜著很多得與失得故事,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