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國以本#8226;拉丹策劃制造了“9.11”事件為由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在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以后,美軍與它的北約盟友“順理成章地”進駐了這一中亞咽喉要地。時隔7年,本#8226;拉丹依舊無影無蹤;塔利班武裝越來越猖獗;逐年攀升的平民傷亡數字使阿富汗人民對聲稱將帶來“和平與民主”的外國軍隊心生警惕;而美國的盟友已漸漸不堪戰爭的拖累,萌生撤軍之意……

塔利班武裝逼近首都
盡管阿政府軍和7萬外國軍隊在阿富汗奮力清剿恐怖勢力,但塔利班武裝卻一次又一次地卷土重來,甚至多次在首都喀布爾發動襲擊。今年4月,在喀布爾舉行的慶??箵籼K聯入侵勝利16周年閱兵慶典遭塔利班的火箭彈襲擊,在場的阿總統卡爾扎伊逃過一劫。7月,印度駐阿大使館遭塔利班武裝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造成41人死亡,超過 41人受傷。8月,塔利班武裝在離喀布爾30公里的薩羅比地區伏擊了法國駐軍的車隊,造成10名法國士兵喪生,21人受傷。這是外國駐阿軍隊在單次戰役中的最高傷亡數字。
盡管外國駐阿軍隊的將領們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塔利班武裝已逐漸失去正面作戰能力,只能靠自殺式爆炸和路邊炸彈等制造威脅,但是塔利班武裝的活動仍然頻繁,給阿政府和外國駐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平民傷亡數字上升
不斷上升的平民傷亡數字,給阿政府和外國駐軍帶來了更多的壓力。來自阿政府和聯合國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8月22日,美國領導的駐阿聯軍在西部赫拉特省一次針對塔利班武裝的空襲造成約90名平民死亡和數間民房被毀。
其實,自從7年前外國軍隊進駐阿富汗以來,美國領導的聯軍和北約駐阿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空襲就屢次傷害到平民。卡爾扎伊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曾多次呼吁,要保護非戰斗人員的生命安全。發生在赫拉特省的平民傷亡事件引發了阿富汗民眾及議會的強烈反應。阿各地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阿議會也要求政府重新審視外國駐軍的存在,并立法規范他們的軍事行動。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斷增加的平民傷亡也為塔利班的武裝活動增加了口實。
阿戰盟友漸漸離心
作為美國的堅強盟友,英國和加拿大都曾對阿富汗戰爭表示最大的支持并將該國部隊駐扎在塔利班武裝活動頻繁的阿南部赫爾曼德省和坎大哈省。但是,接二連三的士兵陣亡報告,使得英、加等北約盟國政府飽受來自國內民眾和反對黨的壓力。加拿大總理哈珀在今年“9.11”事件周年前夕表示,加拿大無意長期在阿富汗保持軍事存在,加拿大軍隊將在2011年撤出阿富汗。
目前,北約盟軍更傾向于將正面打擊塔利班武裝的任務轉交給阿富汗國民軍及其安全部隊。但阿國防部表示,阿國民軍目前僅有約7萬人并且缺乏必要的裝備,遠不能承擔保衛國家安全的重任,希望外國駐軍加大培訓援助將阿國民軍人數擴大至20萬。 面對北約盟友“去意漸濃”和阿富汗民眾日益高漲的不滿情緒,美國政府不得不承認形勢嚴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回顧7年的阿富汗反恐戰爭時承認:“美國未贏得戰爭。”但他同時表示相信美國將取得勝利。
為鼓舞士氣,美國現任總統布什以及兩位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最近都表示,支持繼續增兵阿富汗并將反恐注意力重新轉移到這個一度被忽略的戰場。 “9.11”事件已過去7年,但美國當初借此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卻久拖不決,阿富汗安全形勢堪憂,重建之路艱辛曲折。飽受戰亂和動蕩之苦的阿富汗百姓何時能重享和平安寧的生活?這仍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駐阿富汗外國部隊緣何連遭重創
約100名塔利班武裝分子日前在阿首都喀布爾附近突襲一支法國部隊,造成法軍10人死亡、21人受傷。這成為2001年以來駐阿外國部隊遭受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襲擊。法國總統薩科齊隨后前往阿富汗慰問本國部隊。此前1個月零5天,9名美軍士兵在塔利班發動的另一次襲擊中喪生。
自塔利班政權2001年底在美軍發動的軍事進攻下崩潰以來,美國在阿主導的“反恐”戰已持續了6年多,駐阿外國軍隊人數高達7萬人,但近兩年阿武裝分子竟“愈挫愈勇”,阿安全形勢依然高度緊張。原因何在?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塔利班武裝得以“卷土重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在2001年推翻塔利班政權后,沒有繼續集中力量打擊塔利班武裝,而是于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分散了軍力和財力,客觀上給塔利班武裝提供了喘息的機會。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塔利班武裝善于利用部分民眾對阿當前政治和經濟現狀的不滿情緒,鼓動他們加入對來自美國等國的“占領軍”的抵抗中來。此外,塔利班“藏兵于民”,不少人“白天種地、晚上扛槍”,很難被追蹤。而外國部隊缺乏與本地居民深入溝通,雙方缺乏信任。如此一來,塔利班武裝躲在暗處,而外國部隊處于明處,常常陷入挨打的境地。
北約和美軍將領認為,當前阿安全局勢的惡化與數月前巴基斯坦政府與境內的武裝組織和談有直接關系。對此,巴方認為,一味對其指責是不公正的,而且于事無補。分析人士指出,巴阿2500公里邊界線兩邊的普什圖人歷來相互交好,一些武裝分子利用這種傳統聯系進行越境活動很難避免。其實,自加入反恐戰線以來,巴境內也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為反恐付出了沉重代價。
由于阿局勢日漸惡化,駐阿外國士兵死傷人數不斷攀升,美國不斷呼吁盟國加大對阿富汗的兵力投入。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單純增加駐阿軍隊人數并非解決問題的關鍵。阿安全局勢的改善,需要一個綜合策略,其中包括提升經濟重建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促進政治派別和解,增加阿自身安全力量等。而美國在阿富汗推行的“重軍事輕經濟、重反恐輕重建”的策略是難以奏效的。
最近,阿富汗一位議員指出,外國軍隊長期駐阿并頻繁造成平民傷亡,為塔利班慫恿民眾發動襲擊提供了借口。他要求政府為外國軍隊在阿駐扎設立時間表,讓阿本國的軍隊和警察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阿國民軍現有7萬多人,阿政府曾一直希望國際社會能幫助其把國民軍增加到 5萬到20人,但美國等方面遲遲沒有答應。
塔利班的三副面孔
在阿富汗坎大哈省阿爾甘達卜地區的軍事行動還在繼續,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和阿富汗國民軍已經擊斃了94名“非法武裝人員”——也就是塔利班及其外國支持者。代價之一是4名北約士兵遭汽車炸彈襲擊陣亡。94比4,如果這兩個數字都是確切的話,應該說安全援助部隊新任司令麥基爾南上將的第一次戰役成果還不錯。 但實際上,阿爾甘達卜戰役的勝利并不能掩蓋北約在阿富汗的困境。仗打了7年,安全援助部隊組建了5年,結果卻是讓塔利班演化出三副臉孔來,成為橫在美國中亞大戰略前的最大難題。概括地說,塔利班現在具有政治派別、軍事集團和恐怖主義組織的三重性質。
塔利班綁架過人質,也曾對賓客云集的喀布爾大飯店發動自殺式襲擊,它的巴基斯坦分支可能——按照巴基斯坦前政府的說法——策劃了針對貝#8226;布托夫人的暗殺,不過也可能他們并沒這么干——這是巴現政府提出的懷疑。但無論如何,有了前面的信用記錄,將其標注為恐怖組織理由是很充分的。更何況他們當年還曾對巴米揚大佛犯下過“恐怖主義罪行”呢。

但是,塔利班畢竟和“基地”組織不同,它同時還是一個擁有成建制部隊的基于民族和部族的武裝集團。阿富汗南部、東部相當多的普什圖部族為其提供了基本兵源。他們能夠攻占縣城、圍困哨所、伏擊車隊,執行所有正規軍隊的地面部隊遂行的戰斗任務,游擊戰、陣地戰、攻堅戰都是塔利班的戰術組成部分,只不過后兩項的戰果不怎么讓奧馬爾滿意罷了。但這并不能成為否認其是一個擁有交戰能力的武裝團體的理由。
作為一個新動向,塔利班,至少是塔利班的一部分,一年來還具有了政治黨派的色彩,向著合法道路邁進了一步。當然,這件事情并不發生在阿富汗境內,而出現在巴阿邊境的另外一側。馬哈蘇德建立的“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曾以政黨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和西北邊省的聯合執政黨之一民族人民黨進行談判。雖然不是公開的,但2008年2月選舉后民族人民黨立即承認了曾經進行過談判。
現在談判已經升格到政府層面,盡管困難重重,然而只要談了,就無法否認未來的某個時候“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作為一個正式登記的政治團體參加某一層級選舉,以及揮舞著“塔利班”旗號的某名候選人在選舉中獲勝的可能性。這名議員是到白沙瓦參加省議會的開幕式還是出現在伊斯蘭堡的聯邦議會當中,這其中的法律差別固然懸殊,但政治差別可就沒那么顯著了。

這三副互相糾結、又相互區隔的面孔讓多年前被趕出喀布爾的塔利班在上一個冬季過后爬出山洞并首次實現了跨國家的實體化。因為塔利班的這三副面孔,實事求是地說,再來上一次阿爾甘達卜戰役,加上以前消滅了更多塔利班人員的巴克瓦和巴拉布盧克戰役,北約和塔利班的對決也很難分出勝負來。因為北約毫無疑問可以輕易地在任何常規戰場上擊敗任何一支人數隨便多少的塔利班武裝,但同樣毫無疑問的是,這樣的軍事行動,連同目前為止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重建計劃,并不能阻止小股塔利班人員滲透到北約防線后面發動“不對稱襲擊”,其實也就是“恐怖襲擊”,也無法阻止巴基斯坦政府和馬哈蘇德的塔利班武裝政治派別談判。 這不但讓麥基爾南很難重現他當年在伊拉克縱橫馳騁的功勛,也會讓阿富汗周邊國家和地區陷入大麻煩的危險日漸加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