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埃及的法老、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富足的國家。
他還是一個建筑師,幾千年后美國人仿照他的思路,雕刻了著名的總統山。
他的雕像在神殿中與傳說中的埃及神并列等高,是神中之神。
人們相信,在《圣經·出埃及記》中極有可能記載了他的故事——雖然他的名字被一筆帶過。
在埃及的歷史上一共有11位和他同名的法老,但是能稱得起“大帝”的,只有他。
他就是拉姆西斯大帝,一位不滿20歲便繼位、在位67年的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
戰爭與治國的天才
拉姆西斯出生在一個優秀的家族中。他的祖父開創了那個朝代。他繼承法老王位的時候,還是個不滿20歲的年輕人。和父輩不同的是,他不僅有帶領士兵馳騁疆場的勇氣和智慧,還有治理國家的主見和策略。這兩點使得當時的埃及在軍事和政治上成為了不可一世的強大國家。
每逢出戰,拉姆西斯必定身先士卒。在他的時代,簡易輕便的馬拉戰車是沖鋒陷陣最好的裝備。他箭術了得。直到今天,在埃及的很多壁畫上,你仍然能夠看到拉姆西斯站在戰車上開弓射箭的颯爽英姿。
他生征戰無數,大大拓展了埃及北方的邊界。這位年輕的法老,為了軍事目的,毅然在即位之初便遷都北上。他下令在開羅和孟菲斯的北面建造一座新城——蘭斯。這座軍事重鎮成為他出征的良好根據地。埃及的兩大宿敵——東北邊的敘利亞和西邊的利比亞都被拉姆西斯劃入自己的攻擊范圍。
接著,在25歲的時候,他指揮著當時規模最大的軍隊,贏得了那場為他贏得“大帝”稱號的戰爭。
由于古埃及法老有用圖畫和文字記載自己功績的傳統,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許多關于卡達什戰役的資料。拉姆西斯在陷入故人圈套的不利條件下,集結身旁的一小部分軍隊向希太人(今土耳其人)發動了六次進攻。
他對部下說:“我孤身一人,但阿蒙會助我一臂之力。不要退卻,你們將會看到我的勝利。”在這位法老的心中,從來都沒有失敗這個字眼。
希太人最終一敗涂地,他們的首領請求簽署和平條約,但被拉姆西斯拒絕。因為法老仍想征服卡達什。不過盡管如此,這場戰役的結果已經證明了拉姆西斯的能力,希太戰敗者的右手被切下,堆積在一個個筐里;眾多的奴隸和財寶被帶回埃及,拉姆西斯在他的所有神殿上記錄了這次戰爭。在當時,所有埃及人對此事都津津樂道。
拉姆西斯的偉大,不僅展示在他的軍事才能上,還體現在他的治國之才上。傳說拉姆西斯曾夢到七只瘦牛吃掉七只肥牛,于是他推測埃及將經歷七個豐年和七個荒年。于是他做好規劃,在豐收年份里,將小麥存貯在圓頂大糧倉之中。當荒年來臨之時,全中東陷入饑荒,只有埃及免于挨餓。
夢境是否真的有預示的作用我們不得而知,拉姆西斯執政期間埃及歷史上確實有天災導致糧食減產但是并沒有導致饑荒的記載。
傳世作品:阿布新巴神殿
上百年來,來這里朝賀的人們帶來的瓦罐遍布沙漠。它們大多都已經殘破不全,堆積成座座山丘,向人們昭示著歷史的變遷。
在南部的努比亞可以遙望到的地方,臨河的山上,拉姆西斯大帝主持建造的阿布新巴神殿至今依然屹立。這座神殿的特殊之處,并不在于下令建造神殿的人當時只有二十多歲,而是他與眾不同的建筑方式。
絕大多數神殿都是用石頭堆砌然后雕刻而成的,但阿布新巴神殿卻是在一整座山上雕刻出采的。四座拉姆西斯的坐像被事先在山上畫好,然后用種我們難以想象的方式將其雕刻出來。
上世紀20年代,美國人為了紀念杰出總統的時候,阿布新巴神殿的創意給了他們靈感。于是今天,我們能夠在南達科他州看到拉什莫爾紀念碑那四尊頭像。在應用了火藥爆破技術等現代手段之后,這四座石像經歷了約20年才大功告成,和拉姆西斯建造阿布新巴神殿的用時相當。
在如此偏遠荒涼的地方建造神殿,拉姆西斯大帝當然不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建筑才能。努比亞作為埃及的金礦主產地,四座高大的拉姆西斯石像時刻俯視著途經這里的努比亞人,時刻提醒著他們埃及王擁有強大的買力。不僅如此,拉姆西斯還在神殿的入口,銘刻上勝利后俘虜敵人的圖畫——當然,被俘虜的多是努比亞人。
古埃及法老相信,目己的權力來自于神的旨意。在遍布埃及的神殿、寺廟中,供奉著庇佑埃及的神。在埃及神的面前,法老只是他們在人間的使者,只有在法老死后,才可以回到神的行列中。
但是在阿布新巴神殿中,拉姆西斯的雕像并列于四座埃及神當中。
而這些,對于這位桀驁不馴l的法老,還遠遠不夠。
一座神廟顯然不能滿足拉姆西斯的胃口,他還為自己青梅竹馬的皇后修建了神廟,并且在入口的地方刻上“陽光為你而照”的字樣,可見這位法老還頗有體貼浪漫的一面。在埃及的其他城市里——比如古埃及宗教中心底比斯,拉姆西斯建造了更多的大神殿,至今這些高大宏偉的建筑還屹立在那里。他還在國王谷和皇后谷建造墳墓,其中,他自己的墳墓從他即位伊始便開始建造,直到他去世時才完工。
對抗上帝:記入《圣經》的一代帝王
拉姆西斯大帝一生征戰無數,唯一可以被稱作失敗的戰役,也許我們可以在《圣經·出埃及記》中尋覓到蛛絲馬跡。
《圣經·出埃及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耶和華的使者摩西和亞倫來和埃及法老談判,要求法老釋放以色列人,允許他們帶著牛羊離開埃及。法老當然不會同意,幾百年來,埃及人享受著指使以色列人為自己工作的權力,對他們有著完全的掌控權。于是摩西說,上帝將會把十大災難降臨給埃及。在經歷了尼羅河水變臭、瘟疫、蛙災、蟲災、蠅災、蝗災、瘡災、雹災和黑暗籠罩九大災難之后,法老依然不同意釋放以色列人。于是神說:“約半夜時,我要降臨埃及。埃及的所有長子都要死亡。”法老在痛失愛子之后,終于同意了摩西的要求。但是不久之后他又反悔了,于是親率大軍追趕以色列人,一直到紅海邊,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摩西舉起手杖祈禱,海水向兩側分開,以色列人得以順利逃往對岸,而追趕而采的埃及軍隊卻被大水淹沒……
據說,曾經有60萬的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但是出于種種原因,人們還沒有找到任何可以直接支持這個傳說的考古證據。埃及人喜歡將戰爭過程刻在建筑的墻壁上,仔細查看,你就會發現無法找到任何關于失敗戰役的描述。這也許就是為什么關于以色列人的故事,在埃及的記載中難以尋覓的原因吧。
《圣經》中說,以色列人曾聚居在被拉姆西斯列為戰略重鎮而建立的蘭斯地區。證據之一便是保留到今天的埃及造磚方法,依然和《圣經》里記載的相同。在泥土中添加稻草是為了讓磚塊更加堅硬且不易變形,而造磚又臟又累,很早以前只有奴隸才被要求做此工作。為了控制以色列人,法老曾要求他們修建兩座城市。但是當以色列入要求休假來慶祝自己的宗教節日時,法老拒絕了他們,并且還宣布停止供應他們造磚所用的稻草。
證據之二就是出現“分水奇跡”的地方。今天我們仍可以找到這個地方。事實上辦伊士運河的部分河段流經此地,沿岸有面積不小的沼澤地。走路的人或許可以穿過此地,但是由馬匹拉動的戰車往往會深陷泥沼。也許當時的情景并不如《圣經》所說那般傳奇,但是卻可能真的發生過。
證據之三在于拉姆西斯的長子阿門哈克什去世的時間。拉姆西斯在每座神殿上都刻出了他的兒子們。但是在阿布新巴神殿的圖案上,阿門哈克什的身后多了兩條代表死亡的豎線,可見他在神殿完成之前便已去世,正是《出埃及記》發生的時間。
最有力的證明是那位被挫敗的法老做出的,刻在他的后繼者莫納塔所立的石碑上——這也是埃及文獻中唯一可以查證的關于以色列人的資料。石碑是為了講述莫納塔功勛所立的,上邊列出了他征服的地方,包括利比亞、哈提、迦南……
但是在描述以色列的時候,沒有用代表國家的符號,而只是寫了“以色列已荒廢,子孫不再”并配上了一男一女兩個人形符號。所以人們推測,當時以色列并未建國,依然是流浪民族。如果按照《圣經》上的記載,以色列人越過紅海在荒野流浪40年之后才安頓在“應許之地”的說法來看,《出埃及記》就發生在拉姆西斯在位的67年中。
如果《出埃及記》所說的故事真的發生過,那么,如今我們再看到拉姆西斯大帝的木乃伊的時候,就是在和一個在《圣經》里出現的人物面對面。或許,他真的認識摩西。
中年的拉姆西斯性情有所轉變。在經歷了喪子之痛后,他青梅竹馬的皇后也在不久之后去世。拉姆西斯有一百多個兒子,其中1 2個兒子先于他死去,他還有其他的妻子和女兒,為了安葬龐大家族中不斷去世的親人,拉姆西斯不得不讓工人聚居到 起形成了 個專門為他修建陵墓的村莊。在經歷了戰場的失敗和感情的低谷之后,拉姆西斯放棄了窺視多年的卡達什——他與希太王簽訂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份和平條約。
在統治了埃及三分之二個世紀之后,86歲的拉姆西斯大帝終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根據現代×光檢測,專家們認為他也許死于當時無法治療的嚴重的口腔潰爛病癥。他有嚴重的蛀牙,下頜上更是出現了一個潰爛的缺口。他的棺槨沿著尼羅河被送往67年前就開始修建的陵墓。沿河的埃及人民都采送別這位法老,整個埃及陷入片痛哭聲中。
數百年后,那位名叫雪萊的英國著名詩人曾這樣描寫拉姆西斯:
在那石座上,還有這樣的銘記:
“我是奧西曼德斯,眾王之王。
看看我的功績、權力……還有絕望。”
這就是一切了,再也沒有其他。
在這巨大的荒墟四周,
只見無盡黃沙滾滾,飛逝而去。
上世紀70年代,為了讓木乃伊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研究,拉姆西斯大帝的木乃伊被運往法國巴黎。在法國機場,這位法老受到了相當于國家元首來訪的最高禮儀的迎接。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的拉姆西斯大帝的木乃伊,并不高大,有些消瘦——也許在晚年,這位老人的身體已經倍受疼痛的摧殘。但是埃及人相信,拉姆西斯大帝會在另一個世界里復活——他依然會健康、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