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知我開了博客,見面后感慨了一句:“養博客不容易呀!”
我同意她的說法,點點頭道:“好在我有400多篇舊稿可用,沒時間就不寫。”
分手后我反復咀嚼她的話,一個“養”字讓我靈光一閃。
建博之初,我稱之為“開博”,半年后,我稱之為“辦博”,但總覺得這些詞里缺少重要的元素,不能準確表達博客之于我們到底是什么。同事的個“養”字讓我頓悟。
人類不管“養”什么,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養漢”或“養二奶”是為了獲得經濟或性的低級需要;養雞鴨等是為了換錢或食用;養狼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等等。一句話,是為了實用。故物種養殖技術叫實用技術。
還有一種“養”完全是為了愉悅自己、豐富精神生活,那就是養寵物。寵物之于養者,自是十分珍愛的,主人對寵物的耐心和周到細致入微,甚至勝過對自己的父母、愛人和孩子,故我以為寵物的準確定義當是“溺愛之物”。
草根們養博客,與休閑一族養寵物極為相似。大凡有一點時間就打開博客,欣喜于每次點擊、每一條留言、每一位來訪的博友;更欣喜于每一次靈感、每一篇博文。博友們互相串門兒,互相交流,互相鼓勵,共同創造人氣,啟發靈氣,感染正氣,打造出一股暖洋洋的人性之氣。行走在網絡上,似乎與踏在家鄉的土地上一般真實、堅實,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在朦朧中融為一體。
這當然是種享受,但這種享受需要付出聰明智慧,需要付出勞動、情感,需要付出精力和思想。這便是如我這般草根養博客的艱辛,就像休閑族養寵物狗,每天要為它們收拾臥室、準備三餐、梳理皮毛,還要帶它到戶外運動并盡量使之能與動物伙伴溝通。
草根的博客必須養,而名人就不同了。他們大致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散養。早晨把門打開,狗就不用管了,餓了自己覓食(其實用不著覓,有的是人搶著喂食);內急了自己找地方后腿一抬,想撒哪撒哪,想拉哪拉哪,名人的狗一定是名狗,到哪都能享受特殊待遇。到了日落西山時,自己顛顛地跑回家,主人只需把門打開放狗進來。那些名人的博客就是如此,只需隨便寫點什么,貼上了事,別看人家沒付出多少,點擊量一天能頂你一年,這事你可別不服氣。
這還是費事的,有些名人根本用不著自己動手,看文章就可見端倪。就好比養殖公司的老板,辦公室一坐,該干啥干啥,養貓養狗的事全都雇人干,不就是花幾個工錢嗎?時下中國人的勞動稀爛賤,勞動力價格極低,大腕兒們又有的是錢,更何況現在人們都挺會算賬的,把自己寫一天博的時間用于干別的掙來的錢,可以雇人給自己寫10天博。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可這筆小賬還是算得來的。
如此說來,真正養博的也只有草根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