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從小就勤奮好學,興趣廣泛,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六歲那年,他進了私塾讀書。
有一次,老師外出釣魚,因為釣到很多魚,心情十分高興,興奮之余,揮筆在黑板上寫下“釣魚”二字,并要學生來對;同學們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老師把郭沫若叫了起來,讓他回答。郭沫若想起不久前剛剛看過的木偶戲《楊香打虎》,于是就對了“打虎”。老師高興地說:“請坐,請坐。”
還有一次,小郭沫若和幾個伙伴到寺院中去偷桃子吃,被和尚發現了。和尚到私塾找老師告狀。老師立即把全班同學集合起來,大聲呵斥:“誰做的壞事,立刻站出來承認!”可是沒有一個人答話。老師出于無奈,便說:
“我出個上聯,你們每個人對下聯。誰對得上,就可以免罰。”郭沫若高興地舉起了手,說:“老師,此話當真?”“當真。”“那您快出上聯吧。”
“你們聽好,‘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郭沫若聽完,深思片刻,對道:“老師,‘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老師聽完,把手一揮說:“算了吧。先饒了你們,可是不許再去偷了。”
公元1906年春,郭沫若考入嘉定高等小學堂,第二年又提前升入嘉定中學堂。他在嘉定讀書期間,看到了當時學校當局的腐敗,教職員的無能,深感不滿。
第一學期,他考試成績最優,遭到同學們的嫉妒,發生撕榜風潮;而教師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屈服,重新改榜。這是郭沫若在人生道路上受到的第一個打擊。
從小他一直生活在充滿友愛的氛圍里,現在卻被人世的污濁所沖擊。他在以后的回憶中寫道:“我恨之深深,我內心的叛逆性便被培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