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圖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已經成為中考的重點內容.下面就以2008年中考試題為例,與同學們共同體會此類問題的解法,感受濃濃的中考氣息.
一、條形統計圖
例1 (寧德市)“五一”期間,新華商場貼出促銷海報,內容如圖1.在商場活動期間,王莉和同組同學隨機調查了部分參與活動的顧客,統計了200人次的摸獎情況,繪制成如圖2的頻數分布直方圖.
(1) 補齊頻數分布直方圖.
(2) 求所調查的200人次摸獎的獲獎率.
(3) 若商場每天約有2 000人次摸獎,請估算商場1天送出的購物券總金額是多少元.
解:(1) 獲得20元購物劵的人次:
200-(122+37+11)=30(人次).
補齊頻數分布直方圖,如圖3所示.
(2) 摸獎的獲獎率: ×100%=39%.
(3)=
=6.675(元).
6.675×2 000=13 350(元).
估計商場1天送出的購物券總金額是13 350元.
評注: 解統計圖類問題,要先細讀題目,比如本題中的“統計了200人次”,是解題的關鍵.只看圖不讀題或只讀題不看圖,都不能正確解題.
二、扇形統計圖
例2 (連云港市)某中學為了解七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隨機調查了該年級的25名學生,得到了他們上周雙休日課外閱讀時間(記為t,單位:小時)的一組樣本數據,其扇形統計圖如圖4所示,其中y表示與t對應的學生數占被調查人數的百分比.
(1) 求與t=4相對應的y值.
(2) 試確定這組樣本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
(3) 請估計該校七年級學生上周雙休日的平均課外閱讀時間.
解:(1) 與t=4相對應的y值為:
1-12%-16%-24%-12%-8%=28%.
(2) t=1時的個數為:25×12%=3.
同理可得t=2,3,4,5,6時的個數分別為4,6,7,3,2.
可知樣本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分別為3 h和4 h.
(3) 這組樣本數據的平均數為
1×12%+2×16%+3×24%+4×28%+5×12%+6×8%=3.36(h).
由抽樣的隨機性,可知總體平均數的估計值約為3.36 h.
答:估計該校七年級學生上周雙休日的平均課外閱讀時間約為3.36 h.
評注: 本題求平均數的方法和常規的求加權平均數的方法結果是一樣的,本解法更簡便些.
三、折線統計圖
例3 (大連市)小明和小紅練習射擊,第一輪10槍打完后兩人的成績如圖5.一般新手的成績不太穩定,小明和小紅二人有一人是新手,估計小明和小紅兩人中新手是______.
解:從圖中可以直觀判斷小紅是新手.
評注: 反映穩定性的指標一般是方差,要進行計算.但這道題圖中表現突出,為節約時間可以直觀判斷.這類射擊問題是老問題了,中考中還出現,因此一定要重視過去的中考題.
四、雙統計圖
例4 (北京市)為減少環境污染,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國的商品零售場所開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以下簡稱“限塑令”).某班同學于6月上旬的一天,在某超市門口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調查了限塑令實施前后,顧客在該超市用塑料袋的情況.以下是根據100位顧客的100份有效答卷畫出的統計圖表的一部分.
(1) 補全圖6.限塑令實施前,如果每天約有2 000人次到該超市購物,根據這100位顧客平均1次購物使用塑料袋的平均數,估計這個超市每天需要為顧客提供多少個塑料袋.
(2) 補全圖7,并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說明,購物時怎樣選用塑料袋,塑料袋使用后怎樣處理,能對環境保護帶來積極的影響.
解:(1) 100-(9+37+26+11+4+3)=10(位).圖略.
= =3(個).
2 000×3=6 000(個).估計每天需要提供6 000個塑料袋.
(2) 圖7中,1-46%-24%-5%=25%.用回收廢塑料袋的人數占25%.
例如:購物時應盡量使用自備袋和押金式環保袋,少用塑料袋;塑料袋應盡量循環使用,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