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罕見的8級大地震,讓四川部分民工朋友經受了面對死亡、失蹤、重傷、疫情等災難。以下三種心理創傷都是容易發生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以減輕心理傷痛。經歷了這場浩劫之后,帶給我們的心理創傷無疑是嚴重的,早日從悲情中解脫出來也是刻不容緩的。
一、過度刺激型
來自四川的打工者小陳,家鄉在災情比較嚴重的北川,災情發生后一直不能聯系上家人,他因此變得沉默寡言,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恨自己沒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親人,因為覺得比別人幸運而產生罪惡,甚至一度出現情緒不穩定。
點評:像小陳這樣的民工朋友,情緒難免會出現低落,感到自己做錯了什么。地震是一種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與我們的動機無關,這種破壞力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即使自己身在四川,我們也難以避免自己的親人遇難,與我們身在何處無關,所以無須自責。如果我們身在四川,也許已經成了許多遇難者中的一員,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遠離這場災難而慶幸,已經遇難的親人也會為我們幸免于難而感到高興和欣慰。我們親人的愿望是我們能好好地活著,所以,我們的堅強和勇敢就是對離開了的親人的最大慰藉。
方法:主觀地從個人的角度來發泄、撕打、怒吼、跺腳都可以。或者找朋友傾訴,悲痛自責的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渲泄之后,可以有效減輕對親人死亡的悲痛和思念。
二、過度感性型
不少四川民工表示得知地震噩耗后,心情十分沉重,覺得生活很壓抑,一直提不起精神,出現情緒擾動、從噩夢中驚醒等現象,出現嚴重心理障礙。
點評:生命是脆弱的,但又是最珍貴的,正因為生命脆弱,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我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我們沒有遭遇像四川汶川那樣的大地震,是我們的幸運,所以我們更應該為自己慶幸。
方法:盡量回避傷感的報道,遠離應激源,或者借助行善來撫慰這種創傷。
三、過度緊張型
5月12日四川大地震時,由于很多地方也能感覺到震動,部分感覺到震動的四川民工朋友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感,出現過度警覺,有的甚至在睡覺時也夢到地震,過度緊張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點評:四川的大地震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心理創傷。恐懼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反應和情緒,但不需要對這種情緒太過緊張。
方法:1.增加對地震的認識,有助于減輕這種恐懼感。2.通過愛別人來減輕痛苦,如加入到援助四川抗震救災的隊伍中去,這樣恐懼感也會減輕。(李莉 許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