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織出新生活
走進河南省商水縣舒莊鄉胡莊行政村計生管理員訾玉花的家,人們經常可以看到訾玉花與幾名育齡婦女在忙著經線、纏線球,五顏六色的棉線吸引了一群群前來買線的“織女”們。近幾年,訾玉花不僅靠賣棉線致富,而且還帶富了千名當地“織女”。
5年前,訾玉花看到村里不少愛織布的育齡婦女跑到縣城買棉線,便萌發了做棉線生意的念頭。其實,賣棉線看似簡單卻并不簡單,它需要經緯線精確搭配、圖案精巧拼湊,是一個技術要求非常嚴格的活兒。為掌握這項技術,訾玉花專程到周口荷花市場拜師學藝,為學到真正的技術,她給師父幫工半年不要分文工資,才學到全部技術。從此,她就開始做起棉線生意。由于經線需要懂得織布技術的人幫忙,訾玉花就招聘幾名懂織布技術的婦女當線工。
手工織布是古老的技術,現代年輕人多不會使用織布機,但年輕的育齡婦女們卻喜歡手工織出的棉布床單,因為手工織出的棉布床單色彩鮮艷、結實耐用,用著舒服。而市場上賣手工棉布的很少,會織布的人大都是自己織布自己用。訾玉花為了向她們傳授技術,便準備一部手工織布機,現場操作,現場培訓,來買線的年輕婦女大都現場學習織布技術,就這樣,來學技術的人越來越多,僅當地的“織女”就有近千名,訾玉花的生意也非常紅火,每天,她靠賣棉線收入數百元。
訾玉花對經濟困難的婦女還采取賒線的方法,讓她們先用線,等把棉布賣出后再還錢,這一經營方式贏得了不少用戶。由于手工織出的棉布床單優點較多,非常受城市中老年人的歡迎,這些“織女”們織出的產品不僅在當地農村市場銷售,而且還銷售到一些大城市。在訾玉花的帶動下,當地農村從事手工織布的人員達到1000多人,人均月收入700多元。(喬連軍)
商水縣郝崗鄉郝內村計生協會積極找市場,找信息,幫助計生戶選擇無風險,投資小、見效快的致富項目,加快計生家庭少生快富奔小康。圖為郝崗鄉郝內村婦女在穿珍珠領帶。(呂耀光)
黑花生種成“搖錢樹”
在寧陵縣邏崗鎮計生協會的幫助下,村民郭麗從南方引進了天然“黑花生”。“黑花生”富含人體必需的鉀、磷、鈣、錳等60多種微量元素,價格是普通花生的十幾倍,郭麗種植的10畝多黑花生就實現收入18.4萬元。
(蔡開耀)
致富不忘鄉鄰
河南省汝南縣金鋪鎮省人大代表、縣計生協優秀會員、鎮計生協理事代國政,致富不忘鄉鄰,在群眾中傳為佳話。
1997年,代國政了解到飼養長毛兔致富的信息,便籌建庭院養兔場,卻苦于沒資金。金鋪鎮黨委、政府了解這一情況后,優先給他提供一些資金。兔場建成后,代國政從外地引進兔種,鉆研養兔技術,開始摸索著飼養種兔,夫妻倆起早貪黑,細心喂養,并多方聯系兔毛銷售渠道。第一批種兔出欄、兔毛銷售后,小兩口獲效益兩萬元。嘗到甜頭的代國政干勁更足了,他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加投入,兔場逐漸形成年收入5萬元的規模,客戶遍及浙江、湖北等地。
“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代國政看到自己的家鄉劉門村不少計生戶仍然比較貧窮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和妻子商量后,決心幫助廣大計生戶脫貧致富。他主動到群眾家中進行宣傳,免費為愿意養兔的群眾提供種兔,對經濟困難的計生貧困戶,他還慷慨解囊,幫助他們修建兔舍,購買種兔。看到不少計生戶對養兔還比較生疏,他就在自己家里辦起養兔培訓班,義務對廣大養兔戶進行技術培訓,傳授養兔經驗。每逢養兔遇到難題,他便主動上門服務,并堅持上門為養兔戶進行兔病防疫。
鄰居代小才、王美玲夫婦養殖長毛兔由于資金不足,發展緩慢,養殖規模小,效益差,在代國政的指導和資助下,夫婦倆擴大養殖規模,長毛兔現存欄400多只,年收入兩萬余元。
現在,代國政所在村有100多戶群眾養起了長毛兔,汝南縣金鋪鎮劉門村后前組幾乎家家都養起了兔,多則幾百只,少則十幾只,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養兔專業村,100多戶計生家庭走向富裕之路。代國政被評為全縣計劃生育“幸福家庭行動”和建設新農村的帶頭人。
(高冠軍 李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