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日召開的濟南市服務業發展工作會議上,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說:“作為一個經濟大省的省會城市,竟然沒有一家外資銀行,說明服務行業環境有待改善。”一句話,直陳濟南服務業軟肋。
近年來,濟南市一直致力于把濟南打造成區域金融中心,由于種種原因,外資銀行遲遲未到濟南落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濟南金融服務環境的現狀。
濟南市金融辦發規處處長范欽建說,前段時間舉行的“外資銀行齊魯行”活動之后,幾家外資銀行已經有了落戶意向,濟南沒有外資銀行的局面有望改變。
為何外資銀行不來濟念經?
外資銀行至今未能落戶濟南,主要原因是濟南經濟外向度偏低,外資企業較少。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外資企業提供服務,因而一個城市外資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對引進外資銀行落戶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自2003年12月1日起,在濟南、福州、成都、重慶4城市設立的外資金融機構可根據有關規定,向所在地中國銀監會派出機構提交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申請,由其逐級轉報中國銀監會審批,已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可將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擴大到上述4個城市。
這是中國加入WTO的一項承諾,但這并不意味著從12月1日開始外資銀行就能夠在濟南開展該項業務。外資銀行要想開展人民幣業務,前提之一是外資銀行注冊資本要達到一定規模。由于目前外資銀行只能對外籍人士及外資企業開展業務,所以只有它們認為有必要、能帶來效益時才會提出申請在濟南開展業務。
從外資企業存量上看,濟南的外企不如同省的青島、煙臺、威海多,在中國全面放開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之前,中國境內的外資銀行主要是為在華的外國公司和國外公民服務,濟南在這方面先天不足,濟南和青島由于距離較近,交通便利,外資銀行在山東布局時,首先考慮的是山東半島,繼而輻射濟南等內陸城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競爭策略以網上銀行和中間業務為主,高端客戶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而廣泛的網點布局則是它的致命弱點。因此,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濟南市就與外資銀行有過接觸,但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外資銀行并不急于在濟南設立分支機構。
外資銀行的入駐提升城市形象
其實,濟南不僅不缺少銀行,而且是境內商業銀行的必爭之地。四大國有銀行中,除中行的省級管理總部設在青島,工行、農行、建行的省級管理總部均設在濟南;股份制銀行中,交通銀行已經把省級管理總部由青島移師濟南,這樣濟南就成為除廣發行外,所有股份制銀行省級管理總部的所在地。
濟南現有的銀行機構的確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引進外資銀行也是非常必要的,濟南正在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外資銀行的入駐可以完善濟南市金融機構種類,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同時,可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促進濟南市經濟發展。另外,外資銀行先進的經營理念、產品和服務,可以推動金融創新,并帶動濟南市銀行機構共同提升服務水準。
濟南市惟一有外資背景的銀行是澳洲聯邦銀行戰略投資的濟南市商業銀行,其在濟南市商業銀行中占有20%的股份。
從1996年中國光大銀行第一家引入戰略投資者(亞洲開發銀行)以來,10年間24家國內銀行共引資250億美元,僅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三家就引入資金近150億美元。目前中國對于單個外資機構入股中資銀行的比例上限是20%,一些具有相當網絡能力和網絡布局的中小股份制中資銀行已經被外資相對控股,如深圳發展銀行被新橋資本控股15%,華夏銀行被德意志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控股13.98%。業內人士分析,中外資銀行合作形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競爭,將是未來競爭的一個主要格局。
區域金融中心夢將不再遙遠
2006年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外資銀行可以全面進入中國,獲得和中資銀行一樣的國民待遇。但一年多過去了,仍沒有一家外資銀行在濟南設立分支機構。這一直是濟南市金融生態圈里的一個缺憾。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盡快實現外資銀行落戶零的突破,成為濟南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
2008年3月17日,由山東省政府與中國銀監會共同舉辦的“外資銀行齊魯行”活動在濟南正式拉開帷幕,這一史無前例的“盛況”,讓濟南金融官員們“激動不已”。
此次,共有26家外資銀行的35位代表來濟南參觀考察。經過考察,匯豐,東亞、華僑、恒生、永隆等多家外資銀行的代表表示有落戶濟南的意向:匯豐,渣打等銀行與濟鋼、重汽等企業進行了實際性業務接觸,并達成了一些具體協議。
濟南,是什么打動了外資銀行?
東亞銀行副行長關達昌表示:“經過兩天的考察,濟南的硬件和軟件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濟南作為山東的省會,有這么好的發展潛力和經濟基礎,再加上此次考察的所見所聞,對濟南以后的發展前景我們將重新定位。”
而匯豐銀行分支機構管理總監林洵則說,濟南的發展比我想像得要快,在環渤海經濟圈中,濟南一定會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盡管考察時間不長,濟南具有國內、省內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已經讓這些外資銀行的負責人頗感“不虛此行”: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山東省確定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中心城市,環渤海地區南翼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南北承接滬寧、京津兩大城市圈。濟南還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交通裝備,電子信息、冶金鋼鐵等產業發展迅速。京滬、膠濟兩大鐵路在濟交匯,擬建中的京滬高速鐵路途經市區西部,全國三縱干線中的京福、京滬以及建設中的青銀高速公路途經濟南,濟南已成為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區域性樞紐。
濟南市商業銀行實現跨區域經營,成為總行設在濟南的區域性銀行,必將進一步鞏固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樣,要建區域金融中心,外資銀行不能少,而這種局面有望改變,濟南區域金融中心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