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一文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作者以樸實生動的語言,情趣盎然的筆觸,描繪出一幅立體的田園風景寫意畫,尤其是擬人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幾場春雨過后”,“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在春雨的滋潤下,竹筍長得又快又多,你看,一個“探”字,讓我們感受到嫩筍如同淘氣頑皮的小孩和人捉迷藏一樣,充分展示了“雨后春筍”的美妙畫面。
“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著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率領”一詞向我們勾勒出了一個負責、慈愛而且勇敢的雞母親形象,正如老舍先生所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再看雄雞,它“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儼然一位斗志昂揚的將軍在閱兵,又如同一個盡職盡責的丈夫在保護著自己的家人。
“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里,它們便唱起歌來。”能夠“唱”歌的是人,把適用于人的動作的動詞依附在紡織娘上,體現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欣賞了課文中的這些擬人句后,我們會不由得感嘆:擬人的修辭用法更加增添了這幅鄉村畫卷的動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