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意思是說,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很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老師的教導有方;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很大,而自己的收獲卻很小,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
怎樣做到善學呢?同學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調整自己.
一、充分相信自己大腦的信息儲存量.心理學、生理學專家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每一個正常人的大腦都是一座寶藏,一生開發利用的多在10%左右,繼續開發的潛力很大.所以青少年朋友要增強用腦意識,不必擔心大腦的信息儲存量問題.
二、在學習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異心理.大膽懷疑,有疑才有問,有問才有學,有學才有收獲.富蘭克林由于對“雷公用神斧斬劈雷電”的說法有疑,于是才有了避雷針的問世.
三、注重培養自己的頓悟能力.靈感和頓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自己學習、生活中對一些問題通過由表及里深思熟慮后的豁然開朗.
四、要善于舉一反三.這里說的舉一反三,不僅是指從一事情類推而知許多事情,更主要的是要弄清此事物與彼事物之間存在的固有的聯系與區別.如要弄清“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概念,就要首先弄清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概念.
五、要善于運用有意記憶.大多數書本知識不具有新奇性、刺激性,只靠隨意記憶效率很低,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意志記憶,才能提高記憶效率.
學無定法,學習有法,貴在探索,貴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