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通常是指45日齡到性成熟階段的犬,此期的犬性情活潑好動甚至貪玩,消化器官發育尚不發達,免疫系統發育不全,體溫調節能力差,對飼養員及生存環境依賴性較大,因此在飼養管理方面與成年犬存在著較大的不同。
1.創造適合幼犬特點的生活環境
(1)幼犬喜歡群居游戲,需要較大面積的幼犬犬舍,一般每只幼犬至少需要4平方米的活動空間。犬舍地面最好以水泥地面為主,以便于犬舍的衛生維護和消毒工作。犬舍之間要有較好的隔離設施,避免幼犬階段行為產生后的爭斗及利于犬舍內防疫工作的開展。
(2)幼犬體溫調節能力差,需采取必要措施對犬舍內溫度進行調控,保證犬舍內適宜幼犬生活的溫度。通常在犬舍內鋪墊墊草和鋪設犬床,既能保證犬舍內適宜的溫度,又利于犬舍內的環境衛生。如條件允許,可在犬舍內安裝空調等設備。除此之外,消除必要的噪音及有害氣體,對促進幼犬正常生長發育也是必要的。
2.保證幼犬充足的營養需要
幼犬是處于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對營養物質的數及量都有較高的要求,但此期幼犬消化器官尚不發達,所以保證幼犬充足的營養需要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幼犬在前3個月主要是軀體及體重的增長,在4~6月齡階段主要是體長的生長,7月齡后主要是體高的增長,因此應根據幼犬發育的不同階段來確定幼犬的營養需求。
從幼犬脫離母體到進入獨立生活以后,均需供給幼犬充足而又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通常使用全價配合飼料對幼犬進行飼喂以滿足其營養需要。由于幼犬階段體軀骨骼增長較快,常采用豬肝、蔬菜、肉湯等營養食物做成的消化性和適口性好的流質食物對幼犬進行補充飼喂,以滿足其幼犬對鈣、磷、維生素D、礦物質及其他維生素的大量需求,防止幼犬佝僂病或軟骨病的發生。
3.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
(1)飼喂方式。在幼犬階段出現性行為之前,鑒于幼犬天生的群居和游戲行為,最好采用群體飼喂方式,以促進幼犬的食欲。又由于幼犬的消化機能尚不完善,應對幼犬采用少喂多餐的飼喂方式,一般4月齡之前4餐/天,4~6月齡3餐/天,6月齡后至少2餐/天。同時,做到定時、定溫、定量、定場所、定餐具。
(2)分窩管理。為了防止幼犬間因階段行為而出現相互的爭斗,應及時對幼犬進行分窩管理,一般3月齡前可采取整窩管理的方式,3月齡后應及時進行分窩管理。在分窩初期,應嚴格觀察及安慰幼犬,以免幼犬因分窩造成孤獨心理。
(3)保證良好的衛生。給幼犬經常梳刷和洗澡,除可保持犬體的衛生外,對于促進幼犬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調節幼犬體溫、增強犬的抗病力都有好處。在犬舍出入口安裝消毒池及加強犬舍周邊的環境消毒,減少進出的人和車輛,切實減少幼犬疾病的發生。
(4)及時驅蟲。幼犬20日齡首次驅蟲,每月1次直至半歲,半歲開始每季度1次,成年后每半年1次。經常對糞便進行檢查化驗,加強內、外寄生蟲的驅除。
(5)預防接種。因為新生幼犬可通過胎盤、母乳獲得一定量的免疫抗體,能保護幼犬在一定時間內免受某些傳染源的侵襲。但又會受到初乳攝入時間及量的影響,通常8周齡左右幼犬體內的母源抗體濃度已低于免疫保護所需要的濃度。而對“犬瘟熱”和“犬細小病毒病”起免疫作用的母源抗體在6~7周時已經下降到較低的水平,此時可接種小犬二聯苗。但此時仍有別的母源抗體在發揮作用,所以不能注射六聯苗,但可于50日齡至3月齡第1次接種六聯苗,以后每4周接種1次,肌肉注射,連續3次。狂犬病疫苗3月齡時接種,每年1次。以后每年追加1次六聯+狂犬苗。
(6)加強運動。幼犬階段處于生長發育最為旺盛時期,經常對幼犬進行散放和運動,對于增強機體骨骼、肌肉組織,改善內臟器官機能,促進新陳代謝、適應不同氣候及環境條件均有極大作用。
一般3月齡以下的幼犬每日連續散放運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隨著月齡的增長可不斷增加幼犬散放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一般以幼犬不產生疲勞為宜。散放可以采取自由散放或騎車帶犬運動等方式,但在散放過程中,應嚴格觀察幼犬,防止其亂撿異物或其他安全事故的發生,培養幼犬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保證幼犬的散放安全。(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 熊前 何平 郵編:3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