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江澤民成為南京中央大學機械電子系當年錄取的8名學生之一。
江澤民上大學第一年的12月中旬,鴉片泛濫成為學生們沮喪情緒的焦點。
一天下課后,江澤民一陣風似的沖進寢室。他向大家報告說,學生領袖們正在計劃采取行動。“昨天晚上,我們的一些同學出去封煙館去了,”激動的江告訴他的室友說,“但那些沒有良心的煙館老板叫來了日本憲兵,把他們毒打了一頓。有幾名學生還受了傷。”
“今晚,”江小聲地說道,“我們要集體出動——人越多越好。我們都得去。”
雖然他的室友們也很想打敗日本人,但他們并沒有立刻就響應江的號召參加行動。但江堅持道:“人少了不行。”他懇求他的朋友說:“請和我們一起去吧。不管怎樣,我們今晚都得去。”他慷慨激昂地談到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性,直到兩個室友同意加入。
當晚,數(shù)百名學生在學校的運動場上集會,在行進途中,隊伍不斷壯大,總人數(shù)最后增加到了約4000。最初,只有17歲的江澤民和他的室友走在一起,但不久他開始在游行隊伍中前后穿行,來回傳遞消息。“他的臉上都是汗。”他當年的室友童宗海回憶說。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中國學生個個興高采烈。然而,9月26日,國民黨發(fā)布一項政令,名為《淪陷區(qū)大學學生重考程序》,宣布抗戰(zhàn)期間在這些學校修得的所有學分一律作廢。所有的大學生都必須重新參加考試。
童宗海不久得知有一種變通方法,凡是學生中的國民黨黨員,其學分都可以追溯有效。童回到寢室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江澤民和另外兩個室友,也勸他們加入國民黨。讓童感到驚訝的是,江不僅不高興,還勃然大怒。“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國民黨腐敗透頂,”他說,“人人都能看透他們。你怎么能加入這種黨?你真是個傻瓜!”
“至于我們所受的教育,”江澤民分析說,“把我們所學的知識說成是‘非法的’毫無道理,知識要么是對的,要么就是錯的。科學就是科學,這沒有什么可說的!”盡管還不到20歲,江沒有向壓力低頭。童終于沒有加入國民黨。
后來,南京淪陷時期的中央大學被拆散,江澤民和童宗海暫時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
進交大后,他們繼續(xù)參加抗議政府宣布他們學分無效的示威活動。1946年3月,請愿學生取得了勝利。國民黨政府命令教育部改變了它的重考政策。這次斗爭是江澤民第一次參加南共產(chǎn)黨公開領導的抗議活動。從那時起,他就成為學生運動的中堅力量。
1945年12月,當1名教師和3名學生在昆明因為反內(nèi)戰(zhàn)而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后,江協(xié)助組織了一場示威活動。雖然參加示威的群眾大多是工人,但學生們卻最為斗志昂揚,他們不停地呼喊口號直到嗓子沙啞。國民黨秘密警察一直監(jiān)視著示威活動,當他們開始抓人的時候,學生們四散而去。
“江澤民邀我參加了這次示威,”童宗海回憶說,“因此,他覺得應該為我的安全負責。當警察撲過來的時候,他把我拉到一邊說,‘你自己先走,或者兩三個人一起走。不要再跟著大隊了。直接回學校去。我們不要再見面。’江澤民不僅是個出色的組織者,他還非常關心同學的安危,同時他很懂得怎樣去進行街頭斗爭。”
1946年4月,江加入了共產(chǎn)黨,此時距他20歲生日還有4個月。他的入黨介紹人是王嘉猷,從南京到上海,他們一直是同班同學。
盡管肩負著許多校外活動的責任,但主修發(fā)電和運輸?shù)慕瑢W習成績依然保持優(yōu)秀。然而,江從不夸耀自己的學習本領。“我們的系主任有問題最喜歡問王慧炯,”江澤民幾十年后很直率地對他的朋友們說道。“他總能回答出來,還答得非常好。他喜歡學習,而且十分勤奮。他是我們的班長。”
在大學時代,江澤民沒有放棄自己對音樂和文學的愛好。即便當他從事革命活動后,他也設法找機會練習他的技藝。當學生們演出宣傳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小品劇時,他經(jīng)常給他們拉二胡伴奏,而且不管什么時候舉行班會,他都會指揮大家唱歌,同學們都管他叫“指揮家”。
當江情緒低落時,他不會對他的室友傾訴。通常,他會盤腿坐在自己的床上,讀些悲涼的唐宋詩詞。在大聲朗讀的時候,他時不時還會發(fā)出一些唏噓感嘆。
“不管心事多重,”童宗海回憶說,“江澤民都不會發(fā)泄或生氣。江澤民背誦古詩的時候,通常都會找一首特別能反映他心情的詩。在高興的時候,他就會選一些歡快的詩。總的來說,他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1947年的夏天,江澤民畢業(yè)了。盡管只有21歲,他的學識卻非常廣博,以至于同學們都稱他為“江博士”。在他的畢業(yè)紀念冊上,他的朋友們題詞留念:“江澤民兄是班里著名的‘博士’。”
“他的成績經(jīng)常名列前茅,尤其精于數(shù)學;他喜歡辯論并往往贏得勝利——鑒于此,我們授予他‘博士’頭銜。” “他熱愛體育運動,特別喜歡單杠和短跑。”
“近來,他特別喜歡寫詩和操琴,頗有乃祖‘江公’之風。”
江澤民接受了兩種極為不同的,但對他來說卻同等重要的教育。一種是西方科學與工程的教育;另一種是馬克思主義和革命理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