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把文學商業化,盛大試圖完成從一個有負罪感的行業向陽光行業的轉變。
盛大公司日前成立盛大文學有限公司。一貫陽春白雪的文學事業,終于要大規模地進入商業化運作,我認為,這個舉動很震撼。
盛大文學選擇的成立日,正是Chinajoy展在上海開幕之際。在這個會上,新聞出版署的相關負責人發表了幾句對網絡游戲的觀點,被各大門戶網站稱之為“痛批”,這很有娛樂新聞的風范。繼而,各大網絡游戲公司如盛大、巨人、網易的創始人們都紛紛發表觀點,大意無非就是本公司很注重社會責任,在產品的選擇和開發上非常注重對青少年的保護云云。
我不懷疑游戲巨頭們在做這番表示時的誠心。在這么一個時間點上,表一下態是應該的。但是,表態并不能掩蓋問題。
我以前說過,商業是商業,道德是道德。我們在評判商業的時候最好別用道德標準。但這有個前提,商業也有道德底線。我以前還說過,唐駿的出現,改變了盛大的血統,他讓盛大和陳天橋看上去都變成了文化人,少了很多暴戾之氣。這是我們愿意看到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我不止聽一個人談到過這個問題。做游戲的人,盡管每一個都敢拍胸脯表態,但在游戲大佬的心中,原始的負罪感揮之不去。除了史玉柱,他們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低調就低調。諸如完美時空、網龍等一大批企業,一直在做很多游戲,也賺很多錢,一直也很低調。這是互聯網游戲公司的文化。還有很多公司,游戲業務雖然是現金流的主要支撐,但刻意隱藏自己的游戲特征,而抬高別的業務,就是不想被人貼上游戲的標簽。
盛大是無法逃過這一劫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盛大使游戲在中國真正進入產業化階段。但是,這也帶給了盛大黑暗的標簽。為撕掉這個標簽,盛大做了很多舉動,引入唐駿是,做文學也是。盛大文學有限公司雖然聽上去不倫不類,也不符合“文學青年”的傳統形象,但畢竟是文學。
網絡的崛起改變了文學傳統的發展模式。近幾年崛起的幾個文學新星,都是橫跨文學、影視劇幾個領域的,他們中的大多數,更是來自于草根文學愛好者云集的天涯論壇、榕樹下、起點中文網等等優秀文學網站,成為雖然沒有受到傳統文學刊物認可、卻在互聯網上擁有超高人氣的一個群體。他們不僅作品好看,不僅有名,更關鍵的是還有錢,而且還個性十足。在商業化社會,他們改變了文學就是得清談、文學青年就只能安貧樂道的傳統。他們跟IT精英一樣,靠銷售知識產權獲得財富。
在我看來,盛大做文學不只是為了賺錢,品牌意義更大。利用自身的整合能力,不僅能夠把文學網站帶上真正商業化運作的道路,還可以在自己的年輕受眾群中樹立盛大的“文化形象”,成為受人尊敬的公司。這無疑是一個“洗白”的好辦法。當然,如果你當面去問陳天橋先生,他可能會說,“其實,我也是無意中走上文學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