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功夫熊貓”阿寶使用著從周星馳等功夫巨星那里學來的各種招數打敗了邪惡的“殘豹”;在電影外,“美國熊貓”的功夫也擊中了中國動漫產業的痛處。
最近,一只來自好萊塢的“熊貓”突然現身動漫江湖。這只名叫“阿寶”的熊貓,身材臃腫、笨手笨腳、呆頭呆腦,但竟然練成神功,收獲無數“粉絲”。
在電影中,“功夫熊貓”阿寶使用著從周星馳等功夫巨星那里學來的各種招數打敗了邪惡的“殘豹”;在電影外,“美國熊貓”的功夫也擊中了中國動漫產業的痛處。
“《功夫熊貓》的成功,實際上是給了中國動漫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動漫產業資深人士、中視唯我數碼公司技術總監任世焦在談到這一點時表情嚴肅。
為何引起萬人空巷的是一支耍著中國功夫的“美國熊貓”?為何中華文化被他人任意篡改成了賺錢工具?為何中國動漫產業出不了自己的《功夫熊貓》?
版權保護不力產業供血不足
“如果版權保護水平跟不上,中國動漫業永遠不可能成功,更出不了《功夫熊貓》這樣的作品。”水晶石數字教育學院教學總監李迎強調,在中國,盜版的猖獗,已經嚴重威脅著以創意為生命的動漫產業的發展。
版權保護是創意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石,這在國外動漫發展的歷史中已得到充分驗證。
誕生于1928年、年紀高達80歲的米老鼠,其品牌價值已高達271億美元,并且每年仍在持續上升;而“藍精靈”帶動起來的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40億美元左右。以它們為基礎開發出來的產品涉及玩具、唱片、影視、游戲等諸多門類,每年產生的版稅收益就超過1000萬美元。
而在國內動畫領域,由于市場監管不到位,如果一個創意獲得成功,抄襲者立馬尾隨而至,更有甚者,直接把別人的作品放到自己名下。惡劣的市場環境,加大了投資商的風險,也改變了投資商的預期。
“在音像制品和漫畫圖書這兩類產品中,盜版者的非法所得,往往要超過動畫制作機構的合法收入。”任世焦說。
在中國,投資商投入資金后,總是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一部優秀動畫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需要4~5年時間,中國的投資商往往不愿意承受如此大的風險。
李迎認為,投資商對動畫產業急功近利的心態以及風險系數的高估,直接導致國內動畫產業供血不足,難以產生優秀的作品。
基地疏于管理企業成長艱難
兩年前,有業內人士將當時的動漫發展狀況描述為“政府很熱、企業很急、市場很大、品牌很缺”;兩年后,我們發現動漫市場的情況是“政府依然很熱,企業依然很急,市場依然很大,品牌依然很缺”。這其中,企業能力不夠是一方面,政府熱情高漲但經驗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作為企業運營平臺,動漫基地的建設曾被寄予厚望。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到2007年的3年時間內,全國相繼誕生了20多個國家級動漫基地,另外還有數十個省級,甚至地市級動漫基地被批準。一時間,大江南北“基地”建設熱火朝天,但表面繁榮的背后,是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利益糾葛。
“每個基地出發點都不相同,有的確實是出于產業聚集的需要,有的則目的不純:要么是為了拉一個項目,好從政府那里爭取資金;要么則是變相圈地,暗中大搞房地產開發。”對那些掛著動漫基地牌子,卻完全不思動漫發展的動漫基地,中國動漫協會副秘書長李中秋認為,應該加強管理,逐漸淘汰,避免“好鋼用在了刀背上”。
過去幾年,真正在動漫基地成長起來的企業并不多,產生的優秀作品更是鳳毛麟角。“動漫基地建設和管理,必須以培養產業為主,力爭成為企業成長的孵化器。”任世焦希望,通過成功動漫基地的孵化,中國能走出一批創造能力更強的企業。
希望與現實之間往往隔著鴻溝,能否跨越,既有待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基地管理者切實提高管理水平。作為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負責人,李中秋認為,動漫基地應購買對企業運營有實際作用的硬件和軟件設備,而不是只為領導來視察時好看。對于原創能力強而實力較弱的公司,應該盡量免費提供設備支持其發展。而對于基地內動漫公司的作品,基地有責任利用國內外的業務關系推薦到各大展會,為動漫企業的發展創造空間。
數量急劇膨脹精品依然匱乏
求量不重質,是國內動漫產業的一大誤區。
2003年起,國家廣電總局鼓勵和支持中央及各地方電視臺開播少兒頻道,并要求播出的動畫節目以國產優秀動畫片為主。目前我國每年的動畫片市場需求超過40萬分鐘,但2007年我國動畫片產量才達到8.1萬分鐘,需求缺口高達32萬分鐘,十分龐大。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為了短期利益開始盲目擴大生產。據任世焦介紹,我國已經創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藍貓淘氣三千問》,在網絡上曾一度宣揚800集大制作的《三國演義》,120集的《明星夏令營》,欲制作500集已經制作200集的動畫片《天眼》等,都是上百集“大制作”。
統計數據顯示,從1993年到2003年的11年間,我國動畫總產量僅為4.6萬分鐘,平均每年還不到4200分鐘。但2006年一年我國動畫片產量就達到4.2萬分鐘,2007年更是比2006年翻了將近一番,速度不可謂不快。
可惜,在數量迅速膨脹的同時,國產動畫的質量并沒有同步提高。現在國內的動畫片大都局限于講故事,真正能夠通過動畫片引導觀眾尤其是孩子思考社會、探索人生、視察內心的片子非常少,能夠像《功夫熊貓》這樣上升到文化整合高度的,基本難以見到。一項針對中國青少年最喜愛動畫作品的調查顯示,日韓動畫占60%、歐美動畫占20%、中國內地和港臺原創動畫僅占11%,如此大的差距,真實地反映出中國動漫界目前精品難尋的狀況。
《功夫熊貓》導演馬克·奧斯波恩醞釀并拍攝這部影片花了5年時間,而他開始研究中國文化,已經超過30年。阿寶是馬克·奧斯波恩心中中國文化的濃縮,同時也是他觀察美國乃至世界的結果。《功夫熊貓》是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但這背后,卻激蕩著馬克·奧斯波恩等許多創作人員多年的夢想。
“夢工廠在建立后的10年中都是虧損的,但它的創立者沒有放棄,在長期堅持后才迎來今天的成功,這需要理想和熱情的支撐。” 國內知名動漫企業水晶石公司副總經理陳明表示,《功夫熊貓》這樣高質量的作品,應是所有中國動漫企業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