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們紛紛下課,各公司頻頻陷入版權糾紛,曾經備受追捧的中國電子導航產業緣何陷入了一場內外交困的局面?
在中國,電子導航業曾被業界喻為“朝陽”產業。2007年,電子導航在中國市場發展迅猛,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眾多商家、投資者的加入。甚至有專家預言,2008年將是電子導航業起飛的一年。
然而,進入2008年后,形勢并沒有向著人們預期的方向發展。一些領軍電子導航業的企業老總紛紛下課,還有一些公司更是陷入了版權糾紛。一時間,曾經備受追捧的中國電子導航業亂了陣腳,陷入了內焦外困的局面。

內外交困
近日,電子地圖界傳出驚人消息,曾一手締造了“靈圖帝國”的靈圖公司創始人、公司原總經理、首席戰略官唐寧浙,已經接到靈圖公司人事部的正式通知,要求其辭去公司的所有職務。同時,靈圖現任CTO孫亞夫等一批高官也相繼離去。
之后,一些關于靈圖業績不佳、資金出現斷鏈、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公司內部利益分配不均的負面猜測遍布互聯網。
為了確認消息來源,記者通過多方與靈圖進行了溝通,對于靈圖的現狀,其公司的工作人員并不愿做太多解釋,稱公司已就破產保護傳聞發布了辟謠聲明。隨后,記者從靈圖的投資方獲悉,靈圖高層人員調整確有其事,而原因則與靈圖電子導航業績增長緩慢,且業務調整不利有關。
在中國的電子地圖界,一直有著“北靈南凱”的說法。有著政府背景,從大型GIS項目起家的靈圖和凱立德,一直被視為中國電子地圖和電子導航業發展的標桿。2007年,靈圖大裁員就曾經讓業界緊張了好久。此次,靈圖管理層震蕩,更是震驚了業界。
同樣震驚業界的,還有被譽為“南凱”的凱立德。如今,凱立德正與瑞圖萬方旗下長地萬方因產品著作權糾紛打得難解難分。
2007年,業界后起之秀瑞圖萬方旗下子公司——長地萬方將凱立德告上了法庭。長地萬方宣稱,凱立德公司的《全國導航電子地圖(335城市)》侵犯了其公司的《道道通導航電子地圖》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的著作權。
雖然今年2月,北京海淀法院已經做出了有利長地萬方的判決。但數月后這一案件又在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而此次長地萬方更是將凱立德公司的《全國導航電子地圖(362城市)》也列入了侵權范圍。
對該事件,凱立德則認為侵權的是長地萬方,凱立德市場部門對記者表示,“是他們抄襲我們,反而倒打一耙。我公司已經采取了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對于凱立德的辯解,長地萬方至今仍未做出正面答復,只是稱此案仍在進一步審理。
一些專家認為,這兩款產品是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導航產品,究竟是誰侵權誰,現在還不好說,但反反復復地糾纏,一定會給兩家公司都帶來壞的影響。
不僅是靈圖、凱立德和長地萬方,四維圖新最近的日子也不好過。年初就有消息傳言,由于電子導航業績問題,四維圖新被其母公司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拆分了出來。
曾經備受追捧的中國電子地圖產業到底怎么了?
遭遇市場瓶頸
“中國的電子導航業興起是受到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影響。” 凱立德市場部的工作人員稱,2005年至2006年,歐洲的電子導航市場出現了大爆發,僅PND(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s,便攜式自導航系統設備)銷量年增長就超過700萬臺。
“當時業界認為,中國的需求潛力巨大,市場空間一定會比歐美更廣闊。” 凱立德市場部的工作人員說,于是,“包括已做GIS的電子地圖企業、各種風投,甚至沒有從業經驗的企業,都開始扎堆地進入這個行業。”
不可否認,近年來靈圖的迅猛發展和投資界對它的追捧,與業界對產業的過高預期不無關系。
自2000年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風險投資公司的第一輪680萬元融資以來,靈圖頻頻受到投資方的青睞。2004年,戈壁以200萬美元入股靈圖; 2005年,通過戈壁投資的牽線,靈圖與IBM創業投資部結成了合作伙伴關系; 同一年,DoCoMo以 400萬美元投資靈圖; 2006年5月,靈圖又獲得了由戈壁牽頭的第四輪3000萬美元的投資。
截至目前,靈圖已先后引進15家資金,迅速發展的靈圖,上市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中國電子導航的發展并沒有像業界期待的那樣出現‘井噴’。” 凱立德市場部的工作人員稱,中國電子導航遭遇了發展瓶頸,到2007年,中國的電子導航終端產品年增長還僅為100萬臺,而增長率也出現了放緩的趨勢。
作為靈圖的投資方,戈壁投資副總裁徐晨也承認,目前電子導航市場格局已經平穩,且增長空間不太大。
“我們原計劃是2008年上市的,但是今年整個投融資市場環境并不好,因此股東方決定再等等。”戈壁投資副總裁徐晨坦言,投資方已推遲了靈圖的上市計劃,但是要等多久,目前尚不知曉。
前不久,瑞圖萬方科技有限公司COO石宏也在公開場合表示,2006年至2007年,多家國內外廠商推出了GPS導航手機,但市場反響比預期要差得多。
“一方面,市場空間未能達到預期; 而另一方面,有著眾多廠商的電子地圖行業又長期處于無行業標準、市場秩序混亂的局面。”有專家稱,最近業界頻出問題,可以說是電子導航業長期畸形發展的必然結果。
產業面臨調整
“這也許會促進這個行業開始新的發展階段。”一位業內人士稱,不斷爆發的問題對目前的電子導航業來說,或許是件好事。他認為,這種局面也許會促成國內電子地圖行業從多家走向寡頭壟斷。“我們可以從日本及歐美的GPS產業發展歷程中的共性,歸納出國內GPS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日本導航電子地圖行業就是由開始時的13家企業演變成了現在的兩家壟斷企業。”
據了解,從國外來看,目前全球已形成了以美國NavTeq、歐洲TeleAtlas、日本Zerin和MapMaster、IPC為龍頭的五大導航電子地圖專業制造公司,這5家就已經占領了全球導航電子地圖產品90%左右的份額。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情況是,導航電子地圖商過多,大部分都是小公司且以盜版為主,整個行業秩序較為混亂。而過多廠商的存在,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讓整個市場的秩序雜亂無章。比如,很多盜版地圖準確性值得懷疑,再加上盜版的存在大大地影響了用戶購買正版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隨著導航產業的逐漸成熟,電子導航產業的洗牌不可避免。
然而,對于“洗牌”一說,業界也有不同看法。凱立德工作人員認為,目前中國的電子導航行業遠沒有達到壟斷的條件,“目前市場是出現了瓶頸,但導航產品尚未達到普及使用的數量,而且各家產品區別也并不明顯,不同價格、品質的產品在市場中還沒有形成優勢。”
他認為,目前產業要做的是整頓秩序和加大地圖應用推廣,并開發更適合用戶的應用。
“單純做電子導航地圖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徐晨說,“我們要加快發展互聯網業務以及基于移動終端的電子地圖業務。這也是靈圖要引入新的領導團隊的目的所在。”
未來5年,GPS手機將飛速增長,預計2011年間GPS手機的銷量將達6100萬臺。有專家稱,這對于電子地圖商來說,無疑是一頓豐盛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