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阜陽市又一次陷入了輿論聲討的暴風眼。
2004年4月,阜陽市因為被曝大頭娃娃事件而惡名遠揚;2008年4月,阜陽市又因為兒童群體感染腸道病毒EV71事件而備受譴責。
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受害群體,甚至是同樣錯誤的做法和同樣的教訓!當年大頭娃娃事件導致189例嬰兒患輕、中度營養不良癥,12例無辜嬰兒被奪命。而根據2008年4月29日上午安徽省衛生廳通報的數字,阜陽共報告腸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1520例,其中痊愈585例,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20例,仍在住院治療412例,其中重癥患者26例。
毫無疑問,這一事件的性質和影響均很惡劣。每死亡一名兒童,給家庭所帶來的悲痛已經難以用文字來表述。
在阜陽市政府姍姍來遲地報告這一突發公共衛生疫情之后,國家衛生部當即表示了密切的關注,并采取了果斷的救治和防范措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迅速做出反應,在其網站上以專題形式對如何預防EV71以及所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全面介紹和督導。
雖然事件的起因和發展過程還沒有最終調查結論,但是通過咨詢公共衛生領域的疾病預防控制專家發現,他們的第一反應卻是驚人地相似:在當前我們國家現有的疾病預防條件下,阜陽市這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展到如此嚴重的程度,確實太不應該!
第一個不應該是,從公共衛生專業上看,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發現和診治EV71感染病并不難。一位傳染病專家告訴我,這個病既不特殊,也不新。也就是說,以我們國家各地所具備的公共衛生預防條件,這完全是一種在疫情剛有苗頭就可以得到控制的疾病。
第二個不應該是,對于完備的信息手段、明確的管理制度置之不理。實際上,針對2003年非典疫情帶來的公共衛生部門反應遲緩的教訓,國家加大了公共衛生的投入,包括信息化的投入。2003年非典期間,國家就緊急撥付款項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計并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疫情直報系統。為了從制度上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管和控制,衛生部還專門頒布施行了《關于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
第三個不應該,也是最大的不應該,就是阜陽市有關各方為何對疫情初期的暴發跡象處于十分麻木的狀態。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如果及時發現疫情有擴散跡象,及時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并且迅速采取各種預防措施,斷不會有今日之后果。這不得不讓人首先懷疑有關各方的責任心問題。
關于此事件,肯定還有太多的不應該,無法一一痛陳。一言以蔽之,越是在衛生預防技術成熟、信息手段完備、法律法規制度俱全的條件下,發生這樣的事件和惡果就越顯得荒唐和不可饒恕。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