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0月21日對外宣布,將從2008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
有分析人士認為,出口退稅率提高,是應對出口增速放緩的應急之策。
隨著金融風暴的加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出口經受嚴峻考驗。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在第10屆高交會上發布的《2008年Q3季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顯示,電子信息產業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發展,但延續了過往幾個季度增速放緩的態勢,經濟運行增速始終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出口增幅下滑,產業投資增速放緩。
對于IT產業而言,金融風暴的影響還不僅于此。
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高度依賴外部需求的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大考驗。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今年前9個月中有8個月的出口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而傳統行業出口業務量的減少,進而也會影響這些行業信息化的投資。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有業內人士冷靜地指出,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仍是機遇大于挑戰。首先,雖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但在全球市場,電子信息產品依然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而新技術升級,以及加大新興市場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更蘊含著極大的商機。
外貿仍是拉動產業增長的強勁動力,政策環境則是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政府此時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扶持制造業,比如調整出口退稅、增值稅改革、放緩人民幣升值速度等勢在必行。然而,也有專家指出,就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看,短時間內靠調整稅率刺激出口很難對沖由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給IT產業帶來的頹勢。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擴大內需,用國內的消費來消化“過?!钡漠a能。
新聞點評: 信息技術和產品創新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作為支撐和保障。抓住信息化建設機遇,拓展國內消費市場,是電子信息產業穩定持續增長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