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V,是Page View的縮寫,直譯做“頁覽”。PV與互聯網新媒體相伴相生。互聯網經濟總體上還是可以等同為“PV經濟”的,即10年前互聯網創業者們倡導的“注意力經濟”或“眼球經濟”。雖然“注意力經濟”或“眼球經濟”其實并不是互聯網精英們所首創的,更不是互聯網經濟所獨有的特征。綜觀平面、廣播、電視媒體,都是注意力經濟的一分子。只不過,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媒體,它確實具有更多的占據人們的“注意力”和“眼球”的手段。
PV本來是用來衡量一個網站人氣的。在特定時間內的PV高,就說明人氣旺、網站受關注度高。如果僅僅是從這個尺度,利用PV來評價一個網站的人氣高低,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PV的功能被扭曲和放大了。PV已經成為資本控制和扭曲基本傳播價值規律的幫兇。唯PV論者,俯拾皆是,至少在中國是如此。以那些所謂的風險投資人士、資本意志的掌管者為最典型。只要一個網站敢保證PV的高增長,風險投資就敢投,廣告收入就會迅速翻番,資本家和股東就能一夜暴富。給人感覺,即便是一個鬧哄哄的農貿市場,只要人多勢眾,就不僅可以賣大白菜,也可以賣飛機、大炮。這顯然是一種畸形的傳播過程。瘋狂追逐短期利益的資本扭曲了媒介傳播的基本規律——有效性。
在唯PV論者操控下,網站對PV的來源變得很不嚴肅。迄今為止,國內不少主要門戶網站和眾多行業垂直網站,在嚴肅內容方面,不僅原創能力嚴重不足,而且非常不遵守基本的版權規則。在沒有原創能力、抄襲成風的規則下,網站比拼的是抄的速度。原創、嚴肅內容的匱乏,意味著網站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大打折扣,意味著PV價值的大打折扣。
當然,網站也明白原創的重要性,也試圖利用網絡媒體特有的一些后天優勢,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譬如,博客、社區、BBS等。但是,好的博客終究是稀缺資源,大部分所謂博客、日志并不構成足以產生商業價值的影響力。所以到今天為止,博客、社區、BBS等,也還只能作為增加粘性、提高PV的補充手段,充當提升網站人氣的配角。
為了求得PV的爆增或維持高PV值,網站編輯們不惜使出各種旁門左道吸引點擊量,從而產生大量無效的PV,以博得資本的歡心。所謂無效PV,就是指那些對于商業營銷傳播毫無正面促進作用的PV。獵奇、惡搞、誹謗中傷,甚至傳播謠言等,正是這種PV的最主要催化劑。很遺憾,國內網站的無效PV顯然居高不下。
還有多少人為了滿足PV的壓力而不得已蒙蔽自己的內心呢?如果這樣一種心態一直主宰PV報告,那PV將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