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的正式出臺,我國電子商務的秩序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
產業4星
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等多種支付形式的出現使得電子商務的步伐更加輕快。在業務結算中,電子支付的使用率越來越高。
據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額達到160億元,比上一季度增長了33.3%,與2006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倍多。2007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中非獨立互聯網支付達115.14億元,獨立互聯網支付達52.05億元,第三方手機支付達3.39億元,第三方電話支付達0.76億元。2007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規模中支付寶以47.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騰訊財富通以1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中國銀聯電子支付以13.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
據了解,除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eBay的“貝寶”外,目前中國市場上有50余家中小規模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公司,近幾年來支付界都在等待中國人民銀行頒布正式的《管理辦法》。有專家表示,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電子支付將會越來越發揮作用,到時頒布《管理辦法》是在情理之中。
一旦牌照發放,電子支付行業將面臨一場大變動。有牌照的支付企業無疑搖身一變成了央行的“正統金融公司”,而沒有牌照的企業將會面臨淘汰或者被兼并。
專家還表示電子支付企業如果僅僅充當介于銀行和商戶之間這種插線板式的角色,“只有死路一條”。在這場寡頭競合中,將會出現產業鏈的細分,在商業銀行之外,擁有終端用戶優勢的支付平臺將占據更為上游的位置; 而傳統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商則更有可能成為產業鏈上的增值服務商。從整個體系的風險角度來看,這個市場不會留下太多單純的第三方支付商。
前景5星
紅火的電子支付市場終究難以掩飾瓶頸帶來的弊端。政策風險、安全隱患、誠信缺失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而網上支付硬件設施落后,技術規范、人員素質以及實施標準缺乏統一規劃,也束縛了電子支付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2007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發布了我國首部《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該《規劃》同時啟動了國家電子認證服務和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在線支付業務的規范化、標準化,以及實現與銀行業務協同運行也成了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即將出臺的《管理辦法》將給電子支付行業帶來一個煥然一新的局面。
專家認為,牌照頒布以后,央行會對支付企業的從業人員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學畢業、相關金融行業從業經驗等。在系統方面,《管理辦法》要求重大問題必須在4小時內恢復,超過24小時向上通報; 在年檢方面,要求企業必須出具央行承認的第三方數據、技術安全認證,并定期進行審計,年檢不合格的企業則會被取消牌照。“牌照頒發后,支付企業每推出一個新業務,都需要通過央行的認證才能推向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對支付企業是好是壞,還需要企業自己去定義。